《中国贝叶经全集》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中国贝叶经全集》

2010年06月30日 09: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第86卷《傣方药 “四塔”、“五蕴”阐释》

    《傣方药》内容简介


    傣医傣药,是西双版纳傣族贝叶文化中璀灿的瑰宝,是我国四大民族医药之一,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傣族近三千年的历史发展历程中,勤劳智慧的傣族人民,不仅发现了众多能够用来治疗疾病、创伤的植物、动物、矿物,而且还在治疗疾病、创伤的实践中总结出傣医药“四塔五蕴”理论,以及诊断疾病的“短(音:duàng)”、“访聋”、“探”、“赶”四种方法,药剂也发展为丸剂、散剂、水浸剂、酊剂、酒泡剂、膏剂、汁剂、液剂、片剂、油剂等多种剂型,在历史上还出现了波涛雅勐、龚麻腊别等名医。

    《傣方药》是傣医处方的荟萃。它依据“四塔五蕴”医理,按诊断疾病的“四法”,以患者什么样的症状、叫什么病、用什么药、以什么作药引、内服还是外用,外用是搽擦还是揉捏、拖拍,或者是坐(药)睡(药)的模式,共录入治疗各种疾病的处方二百六十余方,所用药物达五百三十多种,还介绍了几种膏剂、丸剂、散剂的制作方法。对其中疗效显著的方药,录入者也一改质朴白描的叙述风格,发出“值一百金”、“贵如千金”的赞叹!

    《“四塔”、“五蕴”阐释》内容简介

    “四塔”、“五蕴”学说,既见于佛教经典,又见于傣族古代的《大药典》、《小药典》,它是傣族医学、药学的理论基础,是傣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防病治病的经验总结。

    《“四塔”“五蕴”阐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傣医的“四塔”源于佛经的“四塔”,是佛经“四塔”的运用与发展。指出风、火、水、土“四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物质要素,也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四种物质生机。“四塔”互为因果,相依相克。“四塔”平衡身体康健,“四塔”失衡百病丛生。

    第二部分主要阐释“五蕴”的内涵,指出人的肌体和精神世界,由“四塔”、“五蕴”聚合生成。并且分别讲述了色、受、想、行、识“五蕴”各自包含的物质要素;“四塔”与“五蕴”的相互关系;“五蕴”与人体组织器官的关系;“五蕴”与疾病的关系。

    第三、第四部分,分别讲述了“四塔”过盛和“四塔”衰败导致的疾病、症状及诊断与治疗方法,介绍了医治“四塔”过盛与“四塔”衰败的若干药方。

    《“四塔”、“五蕴”阐释》历史悠久,是傣医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也是傣族医学宝库中的宝贵遗产。

    第87卷《召宛纳潘》内容简介

    《召宛纳潘》是一部长达七千多行的民间叙事长诗,是傣族民间艺人“赞哈”演唱的唱词。它讲述的是一个优美的民间故事:聪明能干的婆罗门家族之子宛纳潘为了得到美丽无比却被禁锢在深宫的国王之女丙芭,制作了神奇的凤凰飞行器,在夜深人静时飞到宫中与公主相会。此事被国王发现后宛纳潘被抓起来严刑拷打,还要被处死。聪明的宛纳潘骗过了刽子手,和爱妻丙芭一道乘坐飞行器逃往远方。

    当他们来到一条大江边歇息的时候,怀孕的丙芭就要生产,却没有火种生火取暖。宛纳潘乘飞行器到江对岸向商人们讨火种,在返回途中不幸掉进江中,继而被漂流到大海的一个孤岛上。后来他被过往的商船长救起,几经周折到了勐约提亚国王身边当侍从。丙芭在江边生下孩子后把孩子放在树上四处去寻找丈夫,孩子被去打猎的勐约提亚国王发现抱会去当作儿子抚养长大。丙芭四处流浪后被一个好心的卖花老奶奶收养,最后被招进宫,宛纳潘妻子儿子终于在宫中团聚。后来老国王因无儿子让宛纳潘接替他当了国王,召宛纳潘不忘家乡父老乡亲,带着妻子回去探亲。本书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不失为傣族贝叶经中的精品。

    第88卷《世间解》内容简介

    世间解是无所不知的佛祖,以无上智慧洞察宇宙、洞察色界、欲界、无色界三界,洞察器世间、众生世间、智正觉世间三世间的传世之论和以佛济世、创建佛教,普渡众生的伟迹。至尊佛祖以无上智慧洞察世间的一切,以佛学的观点观天文、识地理,论人、论仙、论梵,剖析世间万事万物与众生的生、住、异、灭,论说我空法有,以佛济世的义理。讲述佛教教义和佛法、佛理、佛规,以自身修道成佛之道,诱导众生弃恶从善,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以戒定慧三法修习真观,照见真谛,普渡众生脱离生死,到达涅槃。劝导众生修道涅槃是世间解的主旨。

    第89卷《大业处》内容简介

    在南传上座部佛教经文中,《大业处》是最基础的、具有普及性,适合普通人皈依“三宝”、持守戒律、依次修习,以期获得“三项幸福”即到达涅槃境界的一部佛经。佛经中通俗详尽地叙述了“三界之尊”的佛祖为拯救众生,让众生认识“八大悚惧事”,从而皈依三宝、持戒诵经。从如何持守“五戒”、“八戒”、“十戒”,行善于身、行善于言辞、行善于心,到怎样依次修习佛德、法德、僧德,修习戒随念、舍随念、遍业处、灭随念处、止息随念、食违逆想、安般念业处、界差别业处、死随念、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净见业处、度疑清净业处、观业处(无常相观、苦相观、无我相观)、七随观业处、十八大观、十一组观、五十道观、五十五宫蕴观业处,如何修习名色无常、名色苦、名色无我三道观,如何修习十一组无常观、十一组苦观、十一组无我观,如何举五蕴(色受想行识)晋升十一组观,如何修习二十五道生灭观、二十五道衰灭观,如何坚持修习三年岁观、年观、季节观、月观、半月观、半月十五日观、日夜观、时辰观、威仪观、出入息观、举足观、刹那心生起观、相极点观。修习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要选择什么样的地点,要以什么样的坐姿相,怎样开始,怎样结束,心里要想着什么,要诵念那些经文,要念几遍,甚至念珠要如何数,呼吸要如何配合,都讲得详尽备至。对僧侣信众的修习很有指导作用,对佛法的传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90卷《章哈歌唱语法 教导王和官员的诗歌 般哈诺宝》内容简介

    《章哈歌唱语法》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杂文,它由五十五首唱词组成,主要讲述傣族先民的宗教信仰、礼仪习俗。说唱内容包括文字繁衍与人胎发育,演变成长的相应关系,体现傣族章哈自己独特的语法和形式,它不是描写事实,而是传递一种感受寄托。

    因而,每个章哈如果只是复制一种感受无异于水中捞月,让远古流传的章哈文化魅力荡然无存。可是,令人惊讶的是,竟被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章哈唱词,一种神谕说唱形式调和之后,产生朴拙而巧妙的转折效果,延续并拓展了章哈艺术空间。

    在形象描绘中蕴含深邃的寓意,努力体现一种哲理取向,或许这就是傣族章哈文化特色根源——虽然杂乱无章,其寓意却依稀可见,尽管没有一个统一的贯穿说唱体系,也没有一个首尾相应的说唱脉络,但恰恰这种无言无序的寓意,产生了更为丰富的朦胧感,可以让听者见仁见智,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增加了说唱艺术的神秘厚度,展示了傣族水文化的个性。

    对于全民信仰佛教的傣民族来说,如果没有精神的寄托,人便会空虚、厌倦、乏味、无聊。章哈说唱以一种宗教布施功德为主旨,轮回报应为唱词,今生行善后世无忧的情感纠葛为索引,让功德以更新的姿态形式出现,使祈求愿望内容更为扭结,增加了章哈说唱元素的感染力。纵然,稍显流俗和缺少层次,它却能让人祈求愿望充实,内心安妥,精神家园的荒芜贫瘠消除。

    《章哈歌唱语法》一书,给人一种章哈艺术的享受,给人一种超越现实的想象空间,是一种傣族民间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形式。

    《教导王和官员的诗歌》内容简介

    《教导王和官员的诗歌》是一部教导王和官员以及众人如何待人处世的傣族民间长诗。它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为官者要如何侍奉国王,关爱百姓,秉公执法,公正断案;人们为何要守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五戒律,违反了将有何恶果;晚辈要如何尊重老人;妻子要如何侍奉丈夫、养育子女、操持家务;丈夫要如何盘田种地、经营生意,挣钱供养妻子儿女等等。在讲这些道理时,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叙述,并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如告诫人们要说话和气、不讲恶语时说:不好的肉人们不会拿来做剁生,讲恶语的人人们不会与他做朋友,炎热的阳光下无人行走,而喜欢在清凉的月光下散步;牛蛙在水中叫唤将被人抓了杀吃,乱说乱道的人将会倒霉;走错路可以返回,说错话却收不回去;有学问的人不要炫耀自己,要像碳火捂在灰堆里等等。读罢这部长诗让人耳目一新,可算是傣族贝叶经中的精品。

    《般哈诺宝》内容简介

    《般哈诺宝》意即“绿斑鸠的难题”,是西双版纳傣文版佛经著作之一。《般哈诺宝》以傣族特有的文化风格,记载了佛陀在世时,为僧侣和在家修行人讲述的一些佛理教诲。学者们把佛祖的教导整理成偈语,并针对人们内心存在的藐视佛法的种种疑虑,以自问自答的方式一一来解难释疑,生动通俗地帮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佛法、认识佛法,懂得如何去行善积德,如何做一个仁慈善良的人,人生应该怎样度过才算是有滋有味,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意志变得更加纯洁完美,怎样才能避免违背佛法的事情,应该怎样遵守佛法戒律,怎样忠于佛法僧三宝?并教导人们怎样谋生才不违背佛法,才不会遭到报应,怎样做将来才能过上幸福生活和摆脱人世间的一切灾难。

    为了避免枯躁乏味的说教,学者尽量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浅显易懂的道理,循循善诱地教导人们,别做违背良心和将会变成罪孽的事情,要懂得尊老爱幼,懂得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懂得宽容和善待别人等等修养品行的方法。因此,《般哈诺宝》亦可称为“佛家修养必读”或“佛家修养释疑”。

    佛教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精华对于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仍具有积极的意义。《般哈诺宝》仅只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众多典籍之一,但已能窥见其灿烂文明之一斑。

(责任编辑:王蕊)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