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
城市
首页 > 读书要闻 > 正文

现代社会和价值观念的由来

2018年01月04日 07:30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现代社会的形成:1500年以来的社会变迁》

郑渝川

  社会学家、历史学家、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荣誉教授玛丽·伊万丝长期以来专注于探索性别和阶层结构在现代社会历程中的角色。《现代社会的形成:1500年以来的社会变迁》即为伊万丝所著,这本篇幅不长的小书着眼于当代社会诸多代表性的社会观念,包括科学思维、理性精神、平等观念、功利性、多样性、现代人的孤独等,如何形成并强化,以及由此如何塑造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这个世界。

  《现代社会的形成》选择公元1500年作为现代社会的开端,是从社会存在和观念发展的角度而定的。哥伦布在这一年抵达西印度群岛,而文艺复兴时期创造出的诸多科学与艺术成果,也是在这之后才得以进一步释放与裂变绽放。更重要的是,十六世纪以前的欧洲是宗教统治严密、政治极度分散化的社会,印刷术促成了政教合一体系的瓦解,也带来了宗教改革。

  伊万丝在书中讨论了卡尔·马克思与马克斯·韦伯等人有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观点,两者观点差异很大,但共识在于,均肯定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后,“以增加自己财富为目的的积累是资本主义欧洲有别于此前欧洲的关键。”

  十六世纪的欧洲,贵族阶层和因殖民运动富裕、强大起来的新兴阶层,对于欧洲国家王室的统治,产生了威胁。这样的紧张关系持续到十七世纪,促成了捍卫君权神授说的詹姆斯一世,与代表贵族和新兴阶层的议会的决裂。尽管这种决裂,以及之后更加激昂的光荣革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全民民主,但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肇始于十六世纪的政治斗争,非但瓦解了教权,造成了欧洲社会的世俗化,这样的世俗化进程到了二十世纪下半叶才开始缓慢地画上句号;而且将王权拉入到不再神圣的低谷,这是十八世纪晚期发生法国大革命、十九世纪上半叶爆发宪章运动及1848年革命的重要基础。

  因为宗教改革、教权不振,欧洲重新陷入分裂,但这样的分裂本质上是进步性的。各国王室,贵族、新兴阶层、广大市民,越来越多的人燃起了对科学和技术的强烈兴趣。此后顺理成章地迎来了十七至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兴起。

  启蒙运动的内核是理性和科学,最重要的开创人物是笛卡尔。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新思想的产生和传播获得了相比之前优良得多的条件,但“又存在各种同样强大的抵制形式”。我们今天所说的科学精神,在当时从极少数人所实践的风范扩大到之后决定社会和经济进步的核心理念,经过了长期争斗和冲突。书中指出,迟至十七世纪,欧洲大陆各地仍然充斥着对于异端的狂暴情绪和行为。到了十八世纪,在启蒙运动长期发酵、科学和新生的工业技术广泛发展的推动下,人们开始形成世界可被认知、可被控制的观念。

  书中讨论了女性意识在工业革命、启蒙运动背景下萌发及走向勃兴的过程。十八世纪之前,欧洲社会和文化仍将女性视为男性的附属品,人们对“人类”、“人”的理解耗费了几个世纪,在十八至十九世纪才初步建立性别差异的意识。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开始出现专门针对女性的商品、社会指南和政治运动。到1800年,之前肆虐欧洲大陆几个世纪的捕捉并烧死女巫的事件真正绝迹,标志着“这片大陆也认识到了人类平等的可能性”。

  拿破仑统一欧洲的想法和行动,在整个欧洲大陆的打击下走向失败。有趣的是,拿破仑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传递给欧洲国家尤其是那些原先依附于大国的附庸国以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当然,我们要看到,拿破仑战争之前的几个世纪中,鼓吹自由和民主的政治学家的著作也被越来越多地传递到欧洲各角落,随着识字率的提升,这样的新型价值观念当仁不让地驱散了原先人们对于政治和社会等级的盲目畏惧。

  作者也指出,十七、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早期,欧洲资本主义尽管在工业革命强劲动力的驱动下获得大幅发展,但整个大陆和英伦三岛无论是城市、社会形态,还是经济组织形式,仍显得混乱无序。十九世纪发生的新一轮技术革命,以及更为完善的国家管理架构,开始终结这样的混乱。教育、医疗开始被承认为需要由国家供给的公共物品,而女性也被接纳加入科学研究领域,摆在女性之前的科学和知识性别预设之障碍,终于有了解体的迹象。当然,在生产力得以空前发展的十九世纪,资本主义野蛮扩张滋生的社会后果显露无疑,社会主义运动因此兴起。

  《现代社会的形成》还详细讨论了现代资本主义获得巨大发展后,在思想、文化、社会、艺术等多个领域掀起的对于现代性的反思潮流。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那些原本对于现代性有着最为真诚的夸奖的思想家,也感到震惊和羞愧。两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事实上已退出世界霸权的可能性争夺,针对现代、发展、霸权的人文反思蔚然成风。以福柯为代表的学者对于传统历史认知和叙事都提出了挑战,这意味着学界不再秉持启蒙运动之后人类或者说欧美世界不断进步的正统观点,工业化、技术革新、世俗化等近代以来的观念价值也陷入反思质疑的漩涡。

  我们今天所了解的社会议题、思想议题,很大程度上就来源于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新一轮反思,但这并不意味着近代以来的价值理念就没有意义。


(责任编辑 :欧云海)

分享到:
35.1K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