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欲望的边界:无处不在的经济学原理》之后,“80后”青年学者和媒体人潘启雯另一本财经随笔集《跨越黑天鹅和灰犀牛的坎:坏听力时代的财智逻辑》近日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该书作者从“危机亲历者反思”、“审视复杂的中国”和“洞察并把脉世界”三个维度广泛涉猎了大量政治、经济、社会、历史书籍或热点财经话题,深入观察了近10年来的重要政治经济事件,并由此汇集了作者对金融危机之后世界金融和中国经济的众多前沿思考。
(《跨越黑天鹅和灰犀牛的坎:坏听力时代的财智逻辑》 潘启雯/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
据出版方介绍,当今时代,企业、组织、政府机构和各行业领域都会面临一些明显的、高概率的危险,而且其中一些危险会给那些毫无准备的人带来毁灭性打击。面对“黑天鹅事件”、“灰犀牛事件”、“明斯基时刻”(即金融资产价格突然崩溃)等频发的当下,人们的听力似乎坏了。潘启雯这本财经随笔集正试图通过对如格泽高滋·W·科勒德克、布迪约诺、沃尔夫冈·朔伊布勒、彼得·古勒维奇、罗杰·E.A.法默、马克·布莱思、帕布罗·特里亚纳、大卫·哈维、罗伯特·席勒、理查德·波斯纳、马丁·雅克、约瑟夫·奈、马太·杜甘、克劳德·迈耶、马凯硕、郑永年、葛兆光、温铁军、汪丁丁、于建嵘、史正富、许小年、章玉贵、盛洪、华生、徐滇庆、常修泽、左小蕾、曹尔阶、李炜光、巴曙松等国内外著名学者的作品或相关人物的深度剖析,开辟出一条跨越“黑天鹅”和“灰犀牛”之坎的财智探寻之路,并由此发掘和揭示作为“财智逻辑”的深意和大义。
在该书的后记,作者谈到:出版这本《跨越黑天鹅和灰犀牛的坎:坏听力时代的财智逻辑》,并不是提出防止“黑天鹅”“灰犀牛”的具体策略,而是试图通过对国内外著名学者的作品或相关人物的深度剖析,进而反思过去众多类似“黑天鹅”“灰犀牛”等经济危机事件的应对策略,采取未雨绸缪的行动,或许能使我们避免重蹈覆辙。
事实上,过去每一次经济危机(尤其是影响全球的经济危机)中,众多学者的建议和理论探索及建构,并非仅仅为了追求理论的完美,更为在历史的崎岖中不断找寻解决问题的新路径。哪怕这条路径有着诸般曲折,时常模糊不清,也仍然不能放慢我们探索的脚步。作者谨望本书能对读者理解过去经济危机(尤其是2007~2008年由美国蔓延至全球的金融危机问题)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由此引申的结构改革的着力点有些许帮助。(杨国强)
推荐序
“黑天鹅”和“灰犀牛”不再稀有的世界
⊙郑磊
作为金融界从业人士,从2000年开始,我们就已经越来越熟悉“黑天鹅”这个概念了,其实我自己也“发明”了一个更有中国特色的同义词——“灰熊猫”(见《与羊群博弈——A 股投资者的行为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年5月版),意思都一样,指的是意料不及的突发事件。自从“黑天鹅”之父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的《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知的未来》(Black Swan:The Impact of The Highly Improbable)出版之后,金融市场几乎天天生活在“黑天鹅”的世界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黑天鹅”7天24小时,随时都在世界各地起飞,然后从各大金融市场的巨型行情显示屏里飞出,迎面扑来!这就是一个金融人的真实感受。
最近又出现了一个新词“灰犀牛”,个头显然比黑天鹅还大很多。这种动物的特点是目标大,行动略为迟缓,但破坏力更强。想象一下,当一头灰犀牛向你一步步逼近,而你几乎无路可退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是一个已知的未知。而“黑天鹅”是一个“未知”的“未知”。总之,它们都会给人们带来难以评估的破坏性后果。
实际上,当2007~2008年那场始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们都已经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这个世界将不再安宁,不再稳定,属于一种“高墒”状态。随时会出现“黑天鹅”事件,而类似“灰犀牛”的经济问题也非常明显了。比如各国为救市而采取的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泛滥是一个必然结果。如果把全球经济看作是一个大池子,在危机之前,里面已经盛了很多水(货币)了。而金融危机之后,水位又快速提升,现在各国已经没有多少可以腾挪的空间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时步入调整空间有限,调整能力呈快速边际递减状态。
当南美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抖动翅膀时,可能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引发一场风暴。这类事情以前不太容易发生,现在却不是如此。为什么呢?因为地球已经太拥挤了,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界内部、人与机器,等等,关系错综复杂且联系得越发紧密。这仍然是一种空间狭仄的感受。这就类似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我愿意把它称为“黑蝴蝶”现象。
人类似乎已经无法控制自己,各种生物繁衍似乎失序了,技术的突飞猛进也更难掌控,人类正在进入 AI(人工智能) 世纪,也许很快就将出现某些方面比人类更强的机器人。我们将面对人与机器人之间的种种竞争。在我们还没有能力解决人类一些重要社会矛盾的同时,我们将不得不面对人类与机器人共存的社会伦理困局,这些需要深入的思考。
我非常钦佩《跨越黑天鹅和灰犀牛的坎:坏听力时代的财智逻辑》作者的勤奋和用心。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是全人类的共同问题,是所有知识分子都应重点关注的领域。“80后”青年学者潘启雯从“危机亲历者反思”“审视复杂的中国”和“洞察并把脉世界”三个维度广泛涉猎了大量政治、经济、社会、历史书籍,深入观察了近10年来的重要政治经济事件,写下了不少深入浅出的文章。这本书汇集了他对金融危机之后世界金融和中国经济的思考。
本书的标题非常切合现实,金融危机和未来可能发生的下一次危机,这些坎儿是“黑天鹅”,而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大型经济体越积越高的债务问题和货币问题,显然都是“灰犀牛”。我们其实并没有很大的回旋空间了。身处全球金融资本市场,我们面前的行情显示器里随时都可能拉出一条陡直的价格曲线,资产价格大幅波动,财富瞬间缩水;而更多的人也许面对的是后半生的生活隐忧。
作者直指一些人的心态问题,说这是一个“坏听力时代”。可能不仅是大多数人听力有问题,视力也有问题,甚至大脑也出了问题。现在有个词叫“财商”,和智商、情商同等重要。我觉得作者的思考犹如一种财商训练,他希望“试图通过对如格泽高滋·W.科勒德克、布迪约诺、沃尔夫冈·朔伊布勒、彼得·古勒维奇、罗杰·E.A.法默、马克·布莱思、帕布罗·特里亚纳、大卫·哈维、罗伯特·席勒、理查德·波斯纳、马丁·雅克、约瑟夫·奈、马太·杜甘、克劳德·迈耶、马凯硕、郑永年、葛兆光、温铁军、汪丁丁、于建嵘、史正富、许小年、章玉贵、盛洪、华生、徐滇庆、常修泽、左小蕾、曹尔阶、李炜光、巴曙松等国内外著名学者的作品或相关人物的深度剖析,开辟出一条跨越‘黑天鹅’和‘灰犀牛’之坎的财智探寻历程,并由此发掘和揭示作为‘财智逻辑’的深意和大义”。对此,我极表敬佩和赞同。希望本书能够达到启人心智、开卷有益的效果。
(郑磊,博士,行为经济与行为金融学者,香港 CMBI 金融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作者简介:
潘启雯,1983年生于桂中小城,壮族。媒体人、金融从业者、青年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危机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影响”课题组成员。现居北京,供职某机构。著有《欲望的边界:无处不在的经济学原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