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
城市
首页 > 读书要闻 > 正文

从另一视角解读《论语》

2020年04月02日 11:0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张振胜

  陈小云没想到,给女儿讲《论语》本是一己之事,无意中竟促成了一本畅销书。12年间,从《教女儿学〈论语〉》到《给孩子讲〈论语〉》,作品累计发行十几万册,悄无声息地成为这一领域颇有口碑的实力畅销书。

  时光追溯到2004年。陈小云偶然发现,读小学的女儿在家背语文课文,不到10分钟就背下了一篇三五百字的课文。他想,这么好的记忆力,与其背不久后就失去意义的课文,不如背20年后对她仍有意义的东西。

  可是背什么呢?搜索、筛选、纠结了个把月,最后沉淀在陈小云脑中的是《论语》。陈小云和女儿“约定”:每天花半小时;每次读一章;每章读20遍后,正式背一次;每天读之前,对意义进行简单讲解、讨论;一年完成。

  为了激发孩子兴趣,训练思维,他引导孩子大胆发表看法,没想到在讨论时,女儿也会不时对《论语》中一些人物和语录发表点评,提出疑问,有些十分有趣,有些则出人意料,在传统注疏中找不到答案,陈小云不得不去思考怎么回应,这也迫使他以另外的视角打量这部诞生于2500年前的经典。他发现,那些看似随机的议论评点,时过境迁丢失了未免可惜,于是就择要写下来,并渐渐形成一个想法:如果以父女对话的形式写一部解读《论语》的书,一定会展现一种不同的视角。

  一次聚会,团结出版社的梁光玉社长恰巧与陈小云邻座,不经意间问起陈小云的写作计划,听说他正尝试用一种新视角写一部解读《论语》的书,梁光玉眼睛一亮,当即鼓励他出版。

  书稿完成后,陈小云取名为《教女儿背〈论语〉》,意在强调像《论语》这类经典,不熟读简直等于白读。梁光玉看后建议将“背”字改为“学”字。

  “记得当时他讲了两条理由:一是从文化层面讲,‘教’与‘学’二字,正是《论语》的核心与精髓所在;二是从读者层面讲,有‘背’《论语》需求的读者毕竟是少数,更多读者需要的是‘学’。”陈小云回忆,梁光玉一改,令人豁然开朗。他在初版后记中写道:“本书的书名虽然是《教女儿学〈论语〉》,但‘教’的过程实在也是‘学’的过程。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对于《论语》,也许永远都是这样。”

  由于《教女儿学〈论语〉》视角和形式都比较独特,加之出版社的有效推动,收获了不少读者的肯定,这本书也于2015年1月推出第二版。2019年5月,第二版修订后更名为《给孩子讲〈论语〉》,并由一册分为四册,新版本又一次引发读者关注。

  陈小云说,希望通过这本亲子读物,引导孩子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结合学校事、身边事拉近与经典作品的距离,学以致用。


(责任编辑 :石兰)

分享到:
35.1K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