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要闻 > 正文

互联网寡头战争:O2O危矣,下一个是谁?

2017年08月03日 09:37    来源:中国经济网   

  投资人的心态已经发生变化,很多创业者还没有反应过来。一家做海外投资房产的创业公司在2015年7月谈妥了A轮融资,估值1亿元,临签约时投资者要求打六五折,创始人当即拒绝。他没有料到市场形势会如此急转直下。

  最先被投资人抛弃的,是需要大量烧钱补贴的O2O项目。多位投资人都将这个领域视为2016年创业企业的死亡区。吴世春说,在他投资的100多个项目中有七八个O2O项目,目前已经“死”了一个,“2015年接下来的两个季度,O2O市场会‘死’掉90%以上的企业”。

  2014—2015年,O2O概念盛行,各类创业者蜂拥而上。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从周一到周日,每天都有各类O2O融资路演、创业大赛和论坛。在北京,一位徐姓美发店老板甚至在同一天连赶4个会场为O2O创业企业站台。

  “概念听起来都差不多,让我们接入他们的平台,手机APP下单,或者微信下单,平台给首单用户补贴,用户免费享受服务,这样可以给我们带来新客源。”徐老板说。“还有平台希望直接对接美发沙龙的美发师,说是理发师可以入户作业,用户通过互联网支付费用,听起来像要和我抢人。”徐老板笑道。

  这样的模式和之前的团购没有本质区别,唯一不同的是用户通过手机下单。在徐老板看来,补贴拉来的用户几乎没有黏性。在北京的望京SOHO和中关村创业大街附近,沿街都是各类O2O公司的推广人员,他们向路人派发传单、请求扫码,天气好的时候扫码送瓶装水、送水果、送玩偶;眼看要下雨时,扫码送的礼物马上换成雨衣、雨伞。

  补贴,几乎是所有面向消费者的O2O项目起家的必经之路,甚至出现各家都在补贴、消费者已经麻木的状态。需要快速向投资人交代成绩的团队,转向了专业的外包推广团队,这类团队线下帮公司做扫码,线上帮公司刷单(虚假交易)做流量。一位去望京SOHO扫楼见创业者的投资人笑称:“投资这些外包团队,看起来比投资O2O公司还靠谱些。”

  O2O深入的垂直领域越来越细分,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房产、汽车、美容、按摩,每一个领域都有几十甚至上百家创业公司在厮杀。

  新峰创投合伙人谢峰称,几个月前,有创业者带着PPT坐到他的办公室,准备做一个“广场舞大妈”的创业项目,以满足广场舞大妈组团、上传视频、预订场地等需求。“公司都还没有注册,更谈不上团队,什么都没有,就一个概念,开口要价1个亿,怎么投?”

  创业者带着PPT回去了,没过多久,谢峰得知有“内地土豪”按1亿元的估值投资了广场舞大妈项目。“然后呢?”谢峰哭笑不得,“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啊,钱烧完就完了。”这并非个案。谢峰不知道的是,在腾讯手Q推出的移动社交平台的“兴趣部落”里,已有“广场舞大妈版”版主获得了天使轮投资。

  高度依赖烧钱补贴、缺乏新的商业模式、无法改良线下流程、同业竞争惨烈,投资者对O2O项目的问题并非没有认识。“互联网时代,赢家通吃,大家其实都明白大部分项目会死。但O2O热,不投一两个就怕错过机会,也有LP问基金管理者说,O2O项目那么火我们为什么不投?”吴世春说,这样的市场氛围下,投资机构在资产配置时都会捎上一两个O2O项目。

  大量项目在将早期资金烧完后就宣告失败或转型。在一份流传于市场中的16个领域千余家互联网公司“阵亡名单”中,各个垂直领域的O2O项目成为重灾区。其中,医疗领域16家,美发美甲7家,房产7家,出行打车11家,汽车后市场服务10家,旅游25家,教育26家,餐饮18家,社区11家,运动健身4家,殡葬1家。

  O2O概念之外,2014年曾一度被市场追捧的“90后”创业概念和项目也受到了质疑。之前推出“90后”概念的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坦承投资者现在做决策会比以前慎重、比以前慢,看项目的时间也比以前要长,对于很多原来过度补贴的、烧钱烧得比较严重的商业模式就更慎重了,“有些基金已经只看不投了”。

  2014年,脸萌攻占微信朋友圈时也带出了其背后的投资人李丰。除了脸萌,李丰投资的另一个主打年轻用户的项目B站(Bilibili网站),因为“发明”了在视频上互动聊天的“弹幕”而受到追捧。截至2015年9月,B站的估值已是李丰当年投资时的40多倍。

  项目之外,李丰投资的“90后”创始人因为“特立独行”一度成为创业偶像:有人穿着裤衩拖鞋上台演讲,并称要以这样的装扮上市敲钟;有人开湖南米粉店,称要用伟人思想管理团队。其中一位创业者说:“我和李丰用一根烟的时间就确定了投资。”

  但这几位“90后”的创业项目很快就没了消息。市场对“90后”创业的态度,从捧到贬不过几个月时间。

  2013年开始,钢铁、化工、塑胶、农产品等大宗商品领域开始涌现一批对接供应线上下游的平台,包括中钢网、找钢网、找煤网、一亩田等等。这类公司在2014年的投资浪潮中或挂牌新三板,或获得高额融资,成为资本追逐的新对象。

  因为大宗商品标品化程度高,短时期内市场价格相对稳定,所以有利于针对其搭建互联网平台。此外,过去大宗商品交易链条长、数据化水平低也成为互联网切入打掉其中间环节和渠道的机会。更重要的是,相比烧钱的O2O,此类企业大多可以盈亏持平,甚至赢利过千万元。

  然而,一亩田这家农产品B2B平台在2015年八九月份爆出的刷单、裁员、传言撤资等消息,又给投资人们上了一课:即使有好模式,很多团队由于缺乏管理能力,资本压力之下往往动作变形。

  一亩田成立于2011年,其创始人邓锦宏出生于1985年,大学毕业后连续经历两次创业失败、五次项目转型,最终选择扎根农产品领域。一位曾经看过一亩田项目的投资人透露,邓锦宏最初只是做农产品信息发布,2014年才开始涉足农产品交易。当时,一亩田的估值价格已经让他却步,“另一方面,一旦涉足交易,后续配套可能需要大量的钱”。

  虽然引发资本市场关注,但一亩田真正开始被媒体报道是在2015年上半年。当时国内多个媒体相继发表一亩田的创始人专访、公司特写。据媒体报道,一亩田定位为农产品撮合服务,同时担任第三方资金担保平台。2015年3—7月,一亩田扩张速度惊人,员工从1500人迅速扩展到3000人。

  然而,这一波报道油墨未干,一亩田日均3亿元的交易额就被多家媒体质疑,“老板采购了1073741.8235吨洋葱”的交易信息也引发调侃:“单笔107万吨的洋葱采购量已经超过了洋葱盛产地区西昌每年30万吨的产量。”

  2015年7月30日,一亩田召开发布会称,此前公布的数据只是测试数据。然而,如此解释显然不能让人满意。8月下旬,多家媒体报道一亩田裁员1500人,一名被裁员工给媒体写信,称公司交易数据“刷单”作假。前述接触过一亩田项目的投资人称,一亩田没有管理好投资人预期,在资本压力下,从管理层到下层业务人员形成了KPI(关键绩效指标)追逐的模式:“一旦有这样的氛围,很难避免作假。”

  更坏的消息接踵而至。媒体报道一亩田的早期投资人红杉撤资,一时间市场哗然。风暴中的一亩田不得不再发声明称,裁员是因为发现销售中有违规和不诚信的现象,反映了公司内部管理流程的缺陷。但是,公司拒绝透露裁员人数及其所占整体员工数量比例。一亩田同时强调,7家投资方并未撤资。如今,一亩田的风波还在继续,而这个案例在投资圈已被很多人视为教训。

  投资人等待“价值回归”

  虽然二级市场震荡,一级市场估值和融资额下滑,但投资人普遍认为,不会出现2000年纳斯达克科技股泡沫破灭的情况,离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也还远。很多投资者仍然看好中国政府力挺创业的政策,期望从万众创业中发现有含金量的公司,并回归基本的“价值投资”。

  峰瑞资本的李丰认为,这次大跌是市场正常的回调,整个市场并没有往恶性的方向走。“市场在趋于理性,投资人的判断也会更加理性,其选择会更谨慎,但并不是大家什么都不投,好的项目还是会受热捧。”

  王冉的看法更悲观一些,但也相信此轮回调有别于2000年纳斯达克科技股泡沫破灭。在他看来,彼时互联网对实体经济并没有实际影响,而目前在所有的垂直领域和市场,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真实而深刻。此外,大量的资本和投资人已经涌入,创业企业的价格主要取决于供需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能是“泡沫”追着“蛋糕”走。“最终得看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重塑能力、改造能力和颠覆能力到底有多强。”他说:“如果线上对线下的重塑过程够快,泡沫就没那么多;如果没有那么快,只是靠纯粹的补贴拉客,并且没有对线下实体经济真实地促进,这边请全国人民干这个,那边请全国人民干那个,那泡沫肯定就会凸显。”

  另一方面,真正影响境内外投资人信心的是中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地方债堆积和企业的过度杠杆化,这使得债务比例在整体经济中比例过高;产能过剩,系统性浪费严重;房地产经济完成历史使命后,新的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需要的法治环境还没有真正建立……“一边已破,一边未立。”多位受访的投资人认为,上述中国宏观经济遇到的问题,以及外界对于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将使得美元基金的募集变得困难,最终导致市场上钱比过去紧。“只要中国在国家层面对于创投的利好支撑,以及各界对于互联网未来发展的信心还在,虽然创投潮在降温,但目前也还不会出现大规模退潮。”

  因此,不少投资人认为接下去的半年市场上机会与挑战并存。在王冉看来,经过7月和8月两轮深度调整,一些个股的价值洼地已经开始出现。“我们还是要相信低买高卖的市场规律,敬畏市场的力量。”

  启迪控股的副总裁杜朋,从1999年开始在中国做创投。他回忆,那时候做孵化,连天使轮、Pre-A的概念都没有,只有所谓种子基金;也几乎没有退出概念,投资就是拿收益,因为没有退出机制。直到创业板推出,启迪才开始有了批量退出项目的可能性。

  在新三板和并购兴起的过程中,启迪几乎都是吃螃蟹者。在杜朋看来,过去中国市场都是外资活跃,因为人民币是有进无出,这一轮波动更多的是影响价格。只要市场仍然开放,就是好市场。

  “增长无非是快一点、慢一点,但开放性是中间最关键的要素。”杜朋说,很多投资人在等跟风的企业和资金撤退,“冬天肯定是来了,但我觉得这个冬天不像以往那么冷。”

  2007年龙宇回国进入贝塔斯曼筹建投资基金时,美元基金仍是中国投资市场的主力。但转眼,人民币基金入场,美元基金过了最好的时期。2014年,龙宇的美元基金甚至“备受歧视”。就在几个月前,她投资的一家国内IT企业提出要拆VIE,称人民币基金可以给很高的投资溢价,态度傲慢,不容商量。就在龙宇答应退出条件时,企业找的人民币基金却退缩了。

  从唱衰美元基金到唱衰人民币基金,市场情绪在一年之内急剧变化。对此,龙宇很淡定:“一年是一个太短的历史维度。如果说人生如戏,2014—2015年这一段小小的折子戏,实在是戏剧化因素太多了点,正好让人性的天真和脆弱都暴露出来。”她认为,经过这一轮洗礼,企业对金融市场会回到一个相对客观的判断。资本的马太效应不会变,会向更知名的、过往业绩更好的基金集中,无论是人民币基金还是美元基金,无论是中国的资金还是海外的资金。

  “世界上只有一种好企业,就是企业本身是好的,而不是说更适合在美国或者在中国上市的企业。”龙宇说,“好企业是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的,好基金也是一样。”

(责任编辑 :石兰)

分享到:
35.1K
·延深阅读
  • 1
  • 2
  • 3
  • 4
  • 5
324234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