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在《中国经济2040:全球变局与中国道路》(第二版)新书发布会暨“全球变局与中国经济”研讨会上,多位知名专家学者正在对全球经济的变局展开讨论。
中国经济网上海7月7日讯(记者沈则瑾)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日前举办《中国经济2040:全球变局与中国道路》(第二版)新书发布会暨“全球变局与中国经济”研讨会,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对新书发布及全球经济的变局展开讨论。
据悉,《中国经济2040:全球变局与中国道路》的出版,获得了党和国家有关部门以及重要学术和政策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该书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和社会影响,被公认为是关于全球化与中国发展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联合国贸发会议经济事务官员梁国勇博士从实体经济、金融行业、工业化发展进程、数字化进程、新经济转型等多方面对全球经济变化及中国未来发展进行了阐述,帮助读者将视野拓展到经济之外,展望了一个可能到来的“中国世纪”,更清晰地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和面临的道路。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李安方认为,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处在经济转型期的今天,这本书站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下,对构建政治经济学非常有借鉴意义。该书史论结合、气势磅礴、立意高远,充分体现了作者研究的深度及素养的深厚。
《中国经济2040》出版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李永强认为作者是具有国际视野、深厚研究功底的青年学者。他在全球变局中思考中国的道路,视野宏大;他从历史出发,思考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和变化,站在长周期的维度上对中国经济做出预判,并提出很多新观点,分析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遇到的挫折及挑战,是当下深入理解中国经济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
作者梁国勇博士感谢母校上海财经大学对自己的培养,也感谢嘉宾对作品的肯定及高度评价,也简要介绍了本书的写作背景、结构安排和主要逻辑,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写书过程中的思考历程,并对书中对中国经济转型、增长及对未来的展望进行了详尽的解读,表示很高兴能有机会同各位嘉宾一起从多元化的维度探讨中国经济问题。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教授进一步阐述了他对全球经济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的变化的研判,详细分析了中国历史格局、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实力、政治政策等几个方面的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原中国人民银行调统司司长、上海财经大学特聘教授盛松成解读了书中提到的金融变局导致国内经济出现多层拐点,为中国带来机遇和挑战。盛松成认为,这是一本非常有思想的书,它高瞻远瞩、全面深入、准确细致地从各个方面概括了中国经济。盛松成同时分析了三大产业结构的相对地位,强调贸易、医疗等服务业需要加快发展,同时对国有企业改革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博士从大历史的角度,分析了全球化进程的阶段性特征,他认为在此基础上,中国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很大的趋势。他从前全球化利润最高的奴隶、马匹、石油,到全球化1.0的大航海时代,再到全球化 2.0的英国,再到美国与美元的全球化3.0时代,涉及贸易、投资、金融等诸多方面,对中国如何重回世界之巅、中国模式进化方向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在谈到国进民退,内进外退背后的原因及现象时,几位嘉宾都发表了不同的观点。有嘉宾认为是主客观的现象,它对中国经济是利大于弊。有嘉宾认为是经济的问题,是深化改革的问题,是怎么处理好政府和社会关系的问题。
在最后问答环节,针对中国如何防止恐慌性资本外逃、如何妥善处理同周边地区的关系如南海问题和台海问题,如何应对外汇冲击、东西方文明的冲突等与会者关心的问题,嘉宾们分别从中国市场长短期资本发展的需求和政策、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国际化、中美关系、政治立场、中西方文化融合、软硬实力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