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要闻 > 正文

先秦最后一位纵横家

2017年03月30日 09:44    来源:中国经济网   

  吕不韦死了。

  接下来,李斯辅佐年轻的秦王嬴政,用了十多年时间,就把天下统一了。

  李斯用的是什么高招呢?也不算什么高招,是阴招,就是大搞间谍战,前面范雎也搞过这套,只是到了李斯这儿玩得更猛了。派出大量间谍,携重金去贿赂收买东方各国的重臣、将军,还有社会贤达、名人,把这些人策反了,让他们都顺着秦国的意志说话,类似于所谓的和平演变这一套。收买不了的,搞不定的,怎么办?派刺客刺杀,或者用离间计,离间他和君主的关系,让他靠边站,让他反对秦国也有心无力。

  总之,无所不用其极,用各种政治的和准军事的手段,去瓦解各国的防御体系。大军随后而至,各国就没有多少反击之力了。

  现在一讲创业,都说90后厉害。为什么厉害?因为,他们跟以前的玩法不一样了,他们玩A站、弹幕、二次元,这些东西咱都不知道是什么,他们就把钱赚了。李斯的这套玩法,也有点这意思,跟以前的玩法不大一样了。

  以前的战争,特别是春秋早期的战争,都是讲规矩的,祭祀有祭祀的礼仪,战争也有战争的礼仪。

  最著名的有个宋襄公的故事,当时宋襄公带兵跟楚国打仗,楚军正渡河呢,人仰马翻的,十分乱腾。手下建议:主公啊,咱们趁他们正乱着,赶紧打吧。

  宋襄公一拨拉脑袋:不行,不能打,不符合战争礼仪嘛,“君子曰:不重伤、不擒二毛,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è),不鼓不成列”(《韩非子》),楚军还没有摆好阵列、阵势,不能打。

  结果,楚军过了河就把宋军给打败了。宋襄公战死,贻笑千古。被毛泽东骂,“宋襄公是蠢猪式的仁义”!

  不过,这位宋襄公之前也是了不起的君主,《史记》称其为“春秋五霸”之一。他上面说的那一段,其实就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战争规则,就跟体育比赛似的:对方已经负伤了,就不能再打了;不擒二毛,二毛就是头发胡子花白的,两种颜色的,也就是老兵呗,不能俘虏;也不能把对方逼到险绝路上去,不能乘人之危之类的。

  李斯的前半生,也就是在秦灭六国之前,他的做派与苏秦、张仪这样的纵横家类似。前面讲过,纵横家没底线,玩间谍战之类的就更酣畅、更厉害。李斯的后半生是苏秦、张仪远远比不了的,以后再说。这回先讲几段他前期的故事。

  头一个是粮仓老鼠的故事。

  李斯本来是楚国一个小地方上蔡的人——现在是上蔡县,属于驻马店市。他在当地干个小官吏,也就是小公务员,朝九晚五的,过着平凡的日子,怀揣着伟大的梦想。

  所谓年少轻狂,哪个年轻人没有梦想啊?可是绝大多数人,在社会的底层,晃晃悠悠,一不留神就老了。

  李斯也是因为一个很偶然的事情,才开始了他的梦想之旅。有一次他上茅房,看到茅坑里有一群老鼠正在吃屎。老鼠们正吃着,忽然见到李斯进来了,嗖一下子都吓跑了。李斯也没在意,这挺正常啊。拉完屎出来,当天正好有个公事,要去当地粮食储备库。结果,一打开粮仓,就发现里面有几个东西在动,李斯吓一跳:这是什么?仔细一看,原来是几只肥头大耳的老鼠,都跟兔子似的那么大,正在那儿吃粮食呢。看见李斯进来了,这些老鼠也不害怕——因为,粮仓里很少有人来,它们不怕人——还瞪了李斯两眼。

  这一下子,李斯受刺激了,回去就睡不着觉了,一宿翻来覆去,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史记·李斯列传》

  人就跟这些老鼠一样啊,决定你的层次的,不在于你本身的才能、才华,完全在于你待在什么地方。待在厕所里的,就得吃屎,还吃不饱;待在粮仓里的,就可以吃粮食、吃大米。

  我也得去找自己的粮仓!

  第二天,小公务员这个工作他就不干了,辞职了,并辞别老婆孩子,离开上蔡这个小地方,去找他的粮仓了。可是,那个粮仓不是说谁想去就能去的,尤其你本来就在底层,村里的。怎么办呢?

  这事搁在今天怎么办?考大学呗。考名牌,清华、北大,哈佛、牛津,这些名头,说白了就是个粮仓入场券。

  李斯那时没有名校,但有名师。谁啊?荀子。荀子出生在赵国,后来春申君灭了鲁国之后,请他做了当地兰陵的县令,就是今天的山东兰陵。荀子是孔子、孟子之后的大儒,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有个著名的观点: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

  人性本恶,善是一种伪装。

  这跟孔孟的主流观点正相反,《孟子》讲的是: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孟子》

  人性本善,就像水天生就往低处流一样。

  那么,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呢?这是哲学的一大命题,到今天还是说不清楚。不过,这是非常重大的问题,决定了人类社会治理的方向。

  性恶论,强调人性恶,人是自私的,人是有原罪的,这是西方的主流认识。那要怎么办呢?就得想办法去完善法律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

  性善论,强调人性善,这是孔孟儒家的认识,也是东方比较主流的认识。既然人性是善的,那么,尽量引导人把这种善发扬出来就可以了,所以强调以道德和教化为主,来治理社会。

  其实,这不是孰优孰劣的问题,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孔子有句话叫,“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今天东西方社会管理者们应当好好思考一下孔子这句话,要懂得兼顾,懂得折中。我的观点是,究竟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这不是问题的关键,没必要去强调那个“本”,一阴一阳之谓道,善恶就应当是并存的,从人性的实际表现来看也是既有善,又有恶。你非得穷究善为本、善在先,还是恶为本、恶在先,就跟问“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没意义。

  荀子的著作流传后世,最有名的是《劝学篇》,初中课本里也收录了。里面有很多名句,比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之类的。

  李斯就拜到荀子门下学习,学“帝王之术”。注意啊,荀子当时就是一个小县令,却是教人帝王之术的。先秦诸子百家,多数只是士这个阶层的,类似于平民,可他们的学说,说到底都还是在讲治国平天下的帝王之术。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有趣之处,中国文人都揣着一个做帝王师的梦想,都想致君行道。

  李斯跟荀子学了几年,便学成了,向荀子辞行,讲:

  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史记·李斯列传》

  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卑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穷困。老师,我已经受够了。现在秦国要吞并天下,正是我实现人生梦想的机会,我去投奔秦王了,您老人家多保重吧。

  李斯到了秦国后,先投在吕不韦门下,大得吕不韦的欣赏。吕不韦将其举荐给秦王嬴政,并封了官,一举实现了从茅坑老鼠向粮仓老鼠的飞跃。

  吕不韦倒台后,秦国下逐客令,李斯因祸得福,凭一篇《谏逐客书》得到秦王赏识,成了秦王的大红人。这是李斯的第二个故事,上回已经讲过了。他的第三个故事是害死他的同学、大思想家、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

(责任编辑 :石兰)

分享到:
35.1K
·延深阅读
  • 1
  • 2
  • 3
  • 4
  • 5
324234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