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书速递 > 正文

《共生:未来企业组织进化路径》发布,陈春花讲述巨变时代的组织管理之道

2018年09月21日 10:3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2018年9月19日下午,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老师携新书《共生:未来企业组织进化路径》,来到中信书店·侨福芳草地店,为现场百余名读者分享巨变时代的组织管理之道。中信出版集团总编辑乔卫兵到场致辞,祝贺新书出版。本次活动由中信出版集团、中信书店联合主办。

 

(陈春花教授、乔卫兵总编辑为新书揭幕)

  2012年后互联网技术在应用上突飞猛进,带来了一个非常大的变化:个体拥有的信息、能力、机会变多,“强个体”开始出现,组织与个体的关系发生变化。面对巨变,今天的企业应该如何应对?为了寻找答案,过去6年间,陈春花教授带领研究团队陆续走访了华为、美的、腾讯、阿里巴巴、京东、TCL等众多企业。这一系列的调研,让陈老师了解到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不同领域的中国企业在组织形态与发展路径选择上所做的探索。

  这些鲜活的中国企业实践表明,在互联网蓬勃兴起的几年间,组织所遭遇的挑战前所未有。陈春花教授表示,在个体价值崛起,组织边界模糊的今天,连接比拥有更重要,协同比分享更有价值。开放边界、共生成长是领先企业的核心特征。面向未来,“共生”将成为企业组织的进化路径。

 

《共生:未来企业组织进化路径》陈春花 赵海然 著 中信出版集团

  “共生型组织”:一种基于顾客价值的高效的、跨领域的价值网络

  陈教授表示,互联网时代至少带来了新的变化和挑战,单从组织这个维度看,会发现三个特别巨大的变化:

  1.深度关联而又表面无序的市场

  2.没有注定成功的金科玉律,核心竞争力无法形成壁垒

  3.无法预知的新挑战

  当组织面对这三个根本性的问题,就势必需要一个新的组织形态来回答。无论是组织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马克思·韦伯的科层理论,还是层级制的管理方式,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都已经无法回答今天时代的问题了。基于此,陈老师提出了「共生型组织」的概念。

  “共生型组织”是一种基于顾客价值的高效的、跨领域的价值网络,它使组织获得更高的效率。陈老师说:“经常有人问我“共生型组织”跟“平台型组织”区别到底是什么? “平台型组织”你自己还是主体,“共生型组织”是互为主体,就是我们都是主体。”

  共生型组织的四个特征

  陈老师表示,共生型组织有四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1. 互为主体性:如果我们想做共生,就不能有主客体,不能认为只有你是主体,必须把所有人都看成彼此是主体。

  2. 整体多利性:做“共生型组织”的时候是让更多人都获取利益,而不是一部分人有利益,一部分人被伤害。

  3. 柔韧灵活性:如果把边界都打开, “共生型组织”就类似于水的概念。我们可以不断的接受、包容、接纳各种挑战和变化。

  4. 效率协同性。

  这四个特征使共生型组织与以往所有的组织形态都不太一样,于是,这就这要求我们在认知上要有两个突破。

  1.像水一样的组织,要打破两个边界:

  ①员工边界:让员工能够自然地流动。

  ②顾客边界

  2.慢就是快,要让自己“不可替代”。陈老师说:“今天真正的“快”是你对顾客价值的深度开发和聚焦的价值创造,你的不可被替代性。所以,我用了一个词叫做“慢就是快”。其实这也是雷军自己总结过去八年,他能够走到今天,把小米手机做出来之后所得到的真正的部分。”

  共生型组织的四重境界

  讲完认知突破,陈老师又分享了“共生型组织”的实现路径。共生型组织需要做四件最重要的事,即四重境界。只有思维方式做调整,甚至境界上做调整,才能做出共生型的组织。

  第一重境界:共生信仰

  陈老师表示,如果没有共生信仰,实际上是没有办法谈“共生型组织”的。所谓“共生信仰”,包含以下三个最重要的要求。

  1. 自我约束。你可不可以约束你自己,你可不可以知道你的局限性,知道你在这个组织当中只是一个构成的成分,知道彼此贡献价值的时候你才有存在的意义,这是很重要的要求。

  2. 能不能真正地中和利他,这是传统文化当中最重要的一个价值观,我是非常非常推崇的。

  3. 愿不愿意致力生长,即不断地一起成长。

  第二重境界:顾客主义

  今天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唯一确定的东西,就是你的顾客。“比如说读书,今天因为技术使得阅读变得非常多元、非常便捷,你可以通过声音阅读,可以通过图像阅读,可以通过画面阅读,甚至可以通过虚拟的各种东西来阅读,阅读的技术形式改变了很多。但是,有一点没变,就是内容。你可以提供各种便捷的东西给顾客,但是如果顾客的价值部分不提供,这些技术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这个就是你唯一一个确定的东西。”陈老师举例道。

  但是,顾客今天也在发生变化:不会有忠诚的顾客、顾客需要参与价值创造、顾客越来越年轻、顾客需要极致体验。这就要求所有的组织,一定要沿着顾客的角度去思考所有问题。

  第三重境界:技术穿透

  陈老师说:“今天来看,共生最大的一个平台应该就是阿里巴巴提供的,上面开那么多家淘宝店,那些店其实都是独立的,但是我们共生在一个大的技术平台上,然后给数以亿计的消费者提供便捷的购买服务。这其中就是一个技术在穿透,如果我们讲这些淘宝店不接受阿里巴巴这套技术的逻辑,他应该就开不了,我们消费者不在这套逻辑下,也买不到东西。所以,我们会发现形成共生的第三个要求,就是你必须有技术穿透的能力。有了技术穿透能力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重构这个组织。”

  第四重境界:“无我”领导

  当组织变得互为主体的时候,领导者必须要“无我”,首先不能只看你的利益,同时不能只看你这个企业的利益,必须要看所有人能不能够共同成长。所以,牵引陪伴、协同管理、协助赋能,是共生型组织对领导者提出的新的内涵要求。

  (现场观众互动)

  共生型组织对未来员工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在面对未来组织形态如此重大调整的时候,个人应该怎么做,才能够在生存下来,并实现更好的发展呢?谈及这个问题,陈老师称:至少有三点需要做到。

  第一, 学习力。对今天任何一个人来讲,学习力是要排在第一位的。“不被替代的在什么地方?其实就是你的创造力,你的价值,你持续的学习力。所以,我给的第一个建议,就是你应该要学习。”

  第二, 要跨界去学。除了第一个学习力之外,如果想在共生组织当中做好,就要学会开放合作。能跨界合作的时候,机会就会非常多。

  第三, 要找到自己能够贡献价值的部分。因为任何组织需要的都是价值创造者,而不是一个来做分享结果的人。

  “最后,我自己觉得,如果你比较年轻,其实不用担心,无论组织还是市场,都需要年轻人;如果你年纪比较大,就像我一样,尽可能逆生长。”

(责任编辑 :石兰)

分享到:
35.1K

·热点推荐

·延深阅读
  • 1
  • 2
  • 3
  • 4
  • 5
324234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