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
城市
首页 > 读书要闻 > 正文

独立女性更愿意为自己埋单——财务自由

2019年07月31日 11:0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一个人收入的多寡,对他的性格所产生的影响,常常不弱于(即使稍差一些)获得收入的方法所产生的影响。

  在一个随性自由的时代,没人愿意将就着过日子。如果对方不是令人满意的那个人,那么自己情愿享受单身的自由和洒脱。今天,越来越多的女人不着急结婚了,并非是因为她们不愿意找一个伴侣过二人世界,而是因为如果这种生活比单身的日子更糟,她们情愿维持现状。

  与男友同居前,李然是一家外企的营销主管。和许多女孩子一样,她对未来的同居生活充满了期待和想象,渴望享受二人世界的浪漫与甜蜜。然而,踏入这扇大门后,李然才发现一切并非想象中那么美好。

  开始的时候,男友还保持着恋爱期间处处殷勤的做派,然而过了几个月就画风突变。原来那个体贴周到的人不见了,男友像换了一个人。想象一下:自己伺候了一天客户,还没下班就开始盘算着晚饭怎么搭配食材;回到家里,洗衣机里堆满了脏衣服;忙碌半天做好了晚饭,男友吃完甩手去打游戏了,留下自己收拾残局。

  显然,这不是李然想要的生活,她不允许自己在这样的日子里沉沦,耗尽人生的美好。与男友多次沟通之后,对方始终没有根本性改变,于是李然果断与之分手,重新回归自己以前自由、快乐、美好的单身生活。

  一般来说,高收入女性群体过了依附男人解决生存问题的阶段,她们在经济上实现了独立,在获得财务自由的同时大胆追求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在对待婚姻这件事上,她们最大的特征是不再委屈自己。如果遇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则她们甚至会一直保持单身。

  ◎单身女性不着急结婚的经济因素

  单身女性日益增多,并引起广泛关注,我们需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背后的真正原因。

  在传统社会里,很多女性没有实现经济独立,往往需要依附于家庭才能生活。于是,婚姻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了维持生存的一种途径。到了适婚的年龄,女人为了及时把自己嫁出去,甚至会降低要求;至于双方是否有感情基础,也并不重要,因为经济因素占据了首要位置。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社会发展,很多女性在经济上开始独立,自然对婚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可否认,传统婚姻无法带来爱情意义上的幸福。当女性不再受制于经济问题时,她们就摆脱了婚姻中生存功能的制约,开始追求心理上的满足感。

  今天,那些实现经济独立的女性不再过于看重男性的财富,而是更注重他们的容貌、气质、品位以及双方的契合度。如果找不到满意的结婚对象,那么与其随便找一个人凑合过日子,她们宁愿自己挣钱自己花,享受一个人的种种美好。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实现财务自由的女性为了追求更高质量的婚姻变得挑剔起来,无疑会错过某些适合结婚的对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婚姻市场的真实行情产生了误判。女性盲目乐观估价而导致脱离实际,也要承受嫁不出去的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家庭与社会压力。

  ◎五成中国单身女性从经济独立步入轻奢

  国内一家婚恋网站发布的《2017年中国单身女性调研报告》显示,超七成的单身女性表示,当今女性多才、多艺、有才华,不但颜值高、身材好,而且工作能力强、收入高。在她们的潜意识中,提升自我能力,拼才华、学识与职业技能是实现财务自由的关键,不再依靠男人成了最显著的特征。

  此外,调研还显示,超八成的单身女性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12.32%的单身女性年收入在10万~20万元,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人群占7.28%。在高收入的女性人群中,北京、上海、深圳、福州、广州、南京、长沙、成都、东莞、杭州的单身女性占比居全国前十。

  不难发现,新一代单身女性有着很强的消费能力,并且她们不再满足于日常生活中的正常消费,而是或多或少有额外消费的规划,体现了高品质的生活水准。除了把剩下的钱存起来,另外五成女性已从经济独立步入“轻奢女性”的行列——有买房、买车的能力,有购买奢侈品的资本,有额外长途旅行的经费。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时代单身职业女性实现了财务自由,不再过早踏入婚姻,追求更多精神层面的体验、物质层面的享受,极大地提升了个人生活质量与品位。与此同时,她们的结婚年龄也后移,进一步壮大了单身人群的队伍。

  一旦从家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些离开男人独立生活的女性更愿意为自己埋单。经济独立带来精神层面的革命,她们对自己更认可,并充分实现个人价值。当然,她们对未来的婚姻生活也抱有更高的期待,既会追求物质方面的财富,也会考虑精神层面的和谐。

  【经济学解读】

  许多女性实现经济独立以后,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与其说“单身贵族”是婚前的一种状态,不如说是财务自由带来的结果。单身女性的增多证明择偶困难是双向的,这与整个社会的变迁有关,表明经济自由让女性对婚姻的依赖程度降低。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摘自《单身经济学》作者:何红旗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责任编辑 :石兰)

分享到:
35.1K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