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
城市
首页 > 读书要闻 > 正文

想法很好,但不被优先考虑为什么

2019年03月11日 17:1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在生活中,大家都会有一种微妙的“优先心理”。比如,出门买东西,同样的商品优先考虑离家近的购物场所,同样功能的产品优先考虑价格低的,同样的价格优先考虑名牌的产品等。又如,办事情的时候,也会有优先顺序,有了什么好消息优先考虑告诉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同学。即便我们出门上了公交车,也会优先考虑给老人、孕妇和孩子让座,这些人都有了座位,才会考虑自己也找位置坐下……

  运用反向思维,那些最后考虑的方面,往往被我们视作“低优先”的内容。不管我们有意识也好,无意识也好,这些做事的顺序就在大脑排出了一个长队,按照各种规则综合起来进行考虑,最后依次进行选择,排在后面的“低优先”的内容,很可能会被我们无情地淘汰。

  同理,在职场上,也是如此。当我们爆出“智慧的火花”时,兴冲冲地跑去向老板提建议,然后满面含笑,静等老板的赞扬与奖励,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几天后,可能老板会把你叫到办公室,然后微笑着通知你如下内容:

  1.抱歉,你提的这个建议目前我没有时间考虑。

  2.对不起,我认为这个建议完全没有必要列入我的工作计划之中。

  3.你真的认为你的想法很优秀吗 可是我并不这么认为。

  当然,等待我们的也许还有更为糟糕的答案。虽然我们自己感觉这一建议“含金量”非常高,但是我们的想法再好,老板也把它评价为“垃圾”,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

  难道是老板“有眼不识金镶玉”吗?

  当然不是这样!事实上,也许你的想法真的不错,但是非常可惜,老板并没有优先考虑。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你的建议具有“低优先权”!

  事实上,老板考虑问题不像你处理自己的事情那么简单。试想一下,身为老板,日理万机,每项任务的执行者都要向他请示,每个经理的手下都有很多关键性的问题向他汇报,再加上他还要处理许多重要而关键的事情,你的问题一再往后排,不断被推移处理的时间,到了最后,显然只能被他“忽略”掉了。

  在职场上,每个人的职位是一道门槛,资历也是一道门槛,要想把自己的想法呈送到老板心中,就要跨过这两道槛。可惜,这两道槛是无形中的,是设在老板心中的,并不是你简单地推开老板的门就可以办到的。

  汉宣帝任命丙吉当朝廷的丞相。有一次,他外出参加聚会,众人纷纷劝酒,结果他喝得酩酊大醉。当时,他手下的侍卫就侍立在一旁,小声地劝他不要再喝了。但是却被丙吉狠狠骂了一顿。

  而过了一会儿,当他手下的西曹主管上前劝说的时候,丙吉则接受了他的建议,放下酒杯退席。

  难道侍卫说错了吗?明明侍卫和主管提的建议内容相同啊!其实,这件事并不在于侍卫说了什么,而在于是谁说的。侍卫人微言轻,自然难以引起丙吉的重视。而他手下的主管则地位高得多,进言的时候自然具有相当重的分量。

  在公司里,老板也是如此。同样的问题,老板会考虑先征求各部门主管的意见,如果这些主管们意见不一致,他会更加信赖自己平时器重的主管。我们常常听说某某是老板面前的“红人”,就是这个道理。这些人在老板的心中排成了一个长队,他按自己的规则来进行取舍,越是他青睐的人,说话的分量也就越重。

  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的小职员,那么,可能老板根本就没有时间听你把话讲完。也许你会不服气,觉得老板水平不高。试想一下,能成功坐上老板位子的人,便已经表明了他们属于精英一族,这些人的头脑岂会如你所想的那样简单?

  心理学家曾经专门研究过这个问题,他们认为这些领导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拥有“领域”思想。当老板发号施令的时候,尤其是他们毫不犹豫地拒绝下属的要求时,无疑是这种思想在“作怪”,同时也体现了他们作为领导的尊严和地位。

  这里以笔者朋友小王的亲身经历为例,老板曾无数次地拒绝过小王的建议,有时会因为这些建议而冷落他,甚至会狠狠地打击他。小王曾一度怀疑,老板是不是在认真对待他的观点,是不是在认真对待公司的工作,是不是在认真对待每一位下属……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小王渐渐地总结出了经验,其实老板不听他的意见,是因为有更深层的原因在里面:即便自己的建议非常好,可其他在自己职位之上的管理者也会向老板表达他们的想法,他们的想法具有被老板优先考虑的特权,自己的想法难免会沦为砖瓦,成为抛砖引玉的“砖”。这样一来,老板就会将自己的想法视作“不重要”而放弃。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不妨站在老板的角度来考虑。你的想法是不是真的那么有可行性,如果接受了,会有怎么样的后果。要是真的能给企业带来利润,这个利润有多大,值不值得花费这些人力和物力。每个执行者都会有很多关键性的问题需要处理,他们不可能每时每刻准备着针对我们的问题做出解答。生活中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在等待着他们。我们所提的建议,老板自有他自己的是非论断,只要自己已经向老板提了出来,那么接下来就是耐心地等待,不要做任何抱怨。

  老板差劲,或者不在他的职责范围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生活不是理想的世外桃源,当然会有各种各样让我们烦恼的事情出现。当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比如说一位“差劲”的老板,往往并非我们所愿。

  不同的老板,往往由于不同的生活背景、经历、知识及经验积累不同,从而形成个体之间的差异。既然有这种差异,我们不妨正视现实,加以接受。

  有些“差劲”的老板喜欢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意志来做事,当下属中有人向他提出建议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非常反感。在他们看来,从下属那儿获取自己未来的行动方案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这对他的威信是一种无言的伤害。

  这样的老板,你当然不用指望能听从你的建议。事实上,据美国最新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87% 的公司管理高层人士都不懂得如何正确听取中层经理的意见或者分享他们的建议。虽然这些数字和调查结果让我们感到沮丧,可事实确实就是那样。我们心目中的“可爱”老板,往往富于人情味,平易近人,而且绝对不会嫉妒下属,可事实上,这样的老板为数稀少。大部分的老板都希望自己在下属面前扮演“完人”的角色。他们需要用果断的决定来显示自己的英明,而且还会向下属证明,自己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领导。

  张洛最初进入公司的时候,从事的是电话营销的岗位。当时,他得悉公司的规定是每个周末每一位电话营销人员都要向老板汇报本周内遇到的所有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都要用电子文本的形式整理出来,然后发到老板的电子邮箱。老板周成俊会进行统一整理,分别作答,然后制订出标准的答案公布出来,再组织员工进行分析和学习。

  但是,周成俊公布的营销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答案并不完美。下属们按他提供的答案来回答客户的问题时,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这让下属们怨声载道,纷纷议论老板此举不妥。张洛再也坐不住了,他找到老板,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他认为每个电话营销员应该随机应变,根据客户提出的问题灵活进行回答,而不应该拘泥于老板拟定的生硬答案。

  原本,张洛以为自己的想法必然会得到老板的肯定和支持,因为他的想法是为了公司的利益。谁料老板却反过来挑过指瑕,怪罪他不安心工作,搞得张洛心里非常郁闷,而且与上级之间的关系也非常紧张。没过多久,老板频频找张洛的麻烦。最后他实在受不了,就辞职不干了。可以说,这次从职的经历让他对老板绝望透顶。

  他觉得这位老板不应该怪罪自己,尽找下属的不是,而应该从老板自身来找原因。不过,好在他已经离开了公司,可以重新选择自己的上级。

  张洛遇到的老板难以听取下属的意见,武断专行,确实不是一位“可爱”的老板。这样的老板属于追求完美的人,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因为苛求完美,所以容不得下属对自己的言行提出质疑。因此,员工提出意见的时候,他们往往难以接受,从而导致上下级的关系紧张。

  我们在职场上,遇到的老板有很多种。如果遇到老板不想听下属提出来的建议,容不得下属对自己的工作安排说三道四,那么不妨避而远之。

  谁都不想遇到一位“差劲”的老板,可是如果你不幸与这样的老板狭路相逢,那就要小心谨慎了,别因为说错了话而耽误了自己的前程。

  当然,不接受下属意见并非只有这一种情况出现。有的老板不听下属的话,还可能是因为这不在他的职责范围之内。购物网站梦芭莎最初只经营女性服装。董事长佘欣很快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连体泳装的S 码和分体式泳装的L码双双遭遇严重的库存积压。她对此感到不解,于是召集下属们开会,了解这是怎么回事。

  其中一位下属说道:“有的顾客对自己的身材不够自信,即便免费向他们赠送分体式的泳衣,她们也不会接受的。因为腰部的 ‘游泳圈’被人看到,岂不是要羞死?”

  接着,这位下属说自己曾经做过定性研究,发现腰部比较丰满的女性多选择连体式泳装,而分体式泳衣则比较受身材苗条的姑娘们青睐。此外,她还向老板建议:减少S 码连体泳装的产量,增加XL、XXL 两个码数;减少L 码分体泳装的产量,增加XS码,以新的尺码分布为基础转换运算原则。这位下属的意见显然不错。但是佘欣好奇地问她:“你有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早点向我提出来呢?”

  下属这才讲明,她曾抱着自己的具体方案去董事长办公室找过佘欣。当时佘欣忙于别的事情,没有时间细听。她觉得这件事不属于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作为一位大老板,没有必要处理下属之间琐碎的小事,于是便直接让她去找生产部的部门主管协商。而该部门的主管觉得既然老板不重视这个问题,他们也就漠不关心,这件事情就此搁浅。

  难道是佘欣不重视这个问题吗?非也。毕竟最后采纳并且督促建议执行的人还是她。她最初拒绝了下属的建议,只不过是从自己的职权范围考虑而已。

  在职场上,管理的制度就像金字塔一样,老板就是塔尖上的人,然后一层一层下来就是各级的部门主管。如果下属想越级上报,老板通常会觉得这些事情不在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而不予以理会。因此,他们不接受下属的建议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妨先和自己的直接上司商讨,再由他们反映给老板,也许效果会更好。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摘自四川大学出版社《笑傲职场之读懂老板心》)


(责任编辑 :石兰)

分享到:
35.1K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