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微光》阎晶明著
苏华
“只要没有随身携带电脑出门,就特别有写作的冲动,仿佛有许多题目可以一挥而就。”阎晶明的这种写作的冲动,成就了他这本小说、诗歌、散文样样都评,影视、戏剧、足球门门均清,在游走与游思中也能寄言出意的《文字的微光》。
还在十多年前,我就佩服阎晶明解构语词的能力。他的《鲁迅的文化视野》(昆仑出版社 2001年 5月版)中关于“流言”“公理”“公充”“公平”“正人君子”“名流”“通品”“某籍”“某系”等的解读,活泼诙谐。又过了几年,看他的《独白与对话》(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4年 5月版),突出的印象就是每读完一文,不但令我感到是有智的悦读,而且觉得这样的妙文只有阎晶明这类有天分的评论家才能作得出来,同时也有些纳闷:他的这种智评睿论的文字是如何得来的?直到2017年5月,我反复读他的《鲁迅箴言新编》(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2017年2月版)及《文字的微光》,似乎才找到答案:那就是他职业的文学的思想操练!
十年前,有新媒体请阎晶明开设微博,他答应后,就决定用一种“反”微博的文体来叙写。他希望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把自己平时来不及写文章但又觉得有意义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于是,每当遇到值得记录的人和事、可以引发议论的书和文章、观赏到令人兴奋或有点遗憾的艺术作品,或产生了某种自觉独特的想法,他就写下来,贴出去,与网友分享、交流,绝无功利,却有小乐。从结集而成的这本《文字的微光》可以看出,他偏爱箴言类的书籍和现代文学理论家的经典著作,哲学家如克尔凯郭尔的《哲学寓言集》、维特根斯坦的《文化和价值》;文学家如鲁迅《而已集》里的《小杂感》、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和传记、《卡夫卡日记》、罗兰·巴特的《恋人絮语》;现代文学理论家如苏珊·桑塔格的《反对阐释》、迈克尔·伍德的《沉默之子》等。为什么爱读这些?因为“它们比格言长,比文章短,未必一定是名人名言,是人生导言,却无疑都是思想的火花,充满了智慧、才情和力量”。由此,这些“用最短的文字写出尽可能复杂的意思,或用有限的字数简洁地表达自己清晰想法”的“小杂感”,便成为他思想操练的底本:2015年他编选《鲁迅箴言新编》,试图在文体上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做一次特殊的实验;而2017年的 《鲁迅还在》(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更是缘于他阅读鲁迅的诸多思考。
一个职业的文学创作者,其作品不仅是天分高低的比较,同时也是思想操练和定力的考量。纵观文学史,那些能让读者印象深刻的作家和作品,无一不是某种思想的先驱。在阎晶明的心目中,存在主义是居于哲学和文学中间地带的一种哲学,也是哲学家以个人体验思考孤独的个体生命与世界关系的哲学。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于世界之中,是存在主义的典型意象;“肉中刺”,是存在主义的精髓。举凡将个人命运置于严酷现实与坚硬历史中加以考察,在悲凉的结论中有所坚持的学者、作家,大多可以归于存在主义一类,于是他敬佩克尔凯郭尔的思想和文采胜过大多数作家。
持续地阅读一个经典作家的作品,自然要不停地闪烁阅读后的感悟和做些什么、写些什么的想法。于是他又有了编一本《鲁迅词典》想法,内容有二:“一是《鲁迅全集》里没有,但鲁迅的友人亲人学生等在回忆录里提到的鲁迅话语;二是多年来人们当鲁迅的话引用,鲁迅却从未说过的‘鲁迅名言’。”
作为评论家的阎晶明,理论底子不可谓不厚,文字表达不可谓不可圈可点。但由于有了职业文学的操练,反倒令他时时有难以下笔的困难:“有时候,觉得思考已经很到位很独特,却不知用什么样的语言去表述。当读到卡夫卡的随笔和克尔凯郭尔的寓言,读到鲁迅杂文里的精妙与尖锐时,方知,与大师的随兴流溢相比,你其实一无是处。”
用什么样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思考,也是一个问题。还在他攻读研究生之前,王仁富的一篇《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镜子——论〈呐喊〉〈彷徨〉的思想意义》就把他完全震倒了——“鲁迅还可以这样研究,研究者还可以如此全情投入地去抒写对鲁迅的认知而全然不见‘论文’的固定格式……保持对鲁迅的阅读,蓄积‘鲁迅研究’的愿望,也成了我个人长期坚持的信念。”有鉴于此,阎晶明的文章和著述也就有了好觉知,有了中国传统文字的好文风。他不用学院式论文那种生吞活剥的概念来肢解作品,对作品也不多进行 “诠释”,所写较多的是深入思考后的大是非和小细节。《文字的微光》里有阎晶明随时随地流出来的想法和妙趣,他能在文学生活的平常中找出不平常,带着疑问重新反思我们已熟知的一些文学观念和作品的得失,把许多说不清或不宜多说的问题,捋出一层层道理,而且常能调理得十分妥切。
《文字的微光》是一本向思想家们致敬的书,是一本记录“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的作品选粹,是一本可以前后倒置、任意翻看、无关乎分门别类、想读哪页读哪页的书,亦是一个职业的文学工作者的思想操练手册——书里,没有探究写作意义的心灵鸡汤,没有如何亲近文学的感悟讲述,没有渲染文化修养和思想积淀,然而,这些随时随地的思想、学识、智慧、灵感凝结而成的文字的展现,却正是这本书好看的魅力所在。
(责任编辑 :欧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