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
城市
首页 > 读书要闻 > 正文

作家的知音 读舒晋瑜文学访谈录

2018年02月14日 06:5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一般来说,作家比较敏感、自尊、内向。长期写作,使他们习惯了进入自己的内心,日复一日地自己和自己对话,而不大愿意和别人对话,尤其不爱说关于文学方面的话题。

  舒晋瑜的文学访谈录,从《说吧,从头说起》《以笔为旗——军旅作家访谈录》到《深度对话茅奖作家》,还有即将出版的《深度对话鲁奖作家》,几乎囊括了中国当代知名作家。舒晋瑜也是一位记者,她凭什么就采访到了这么多的重量级作家呢?她的访谈为什么总是那么深入、丰富和精彩呢?我想这不仅在于舒晋瑜所供职的媒体平台专业性强一些,关键还是舒晋瑜以诚恳、尊重、虚心和学习的态度,赢得了作家的好感和信任,作家们才向她敞开了心扉。当作家的大多不爱多说话,并不是他们无话可说,相反,每一个勤学善思的作家都有一肚子两肋巴的话要说。作家们也不是不会说话,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系统,不鸣则已,一鸣即有独特的表达。饭端给饥人,话说给知人,他们在等待,在选择,等待能倾听他们说话的人,选择能和他们双向交流的人。或者说如“众里寻他千百度”,他们在寻找知音。这时,舒晋瑜走过来了,舒晋瑜微笑着走过来了。他们把舒晋瑜辨认了一下,心说是她,就是她。以前,他们大多读过舒晋瑜所写的访谈,在报纸上看见过舒晋瑜作为访谈栏目主持人的头像,也在口口相传中听说过挑剔的作家们对舒晋瑜的认可,及至见到舒晋瑜,他们生出一种终于对上号了的感觉,于是就坐下来,就访,就谈,不知不觉间,山高水长,星光闪烁,他们一谈就谈远了。

  千万不要以为舒晋瑜的访谈来得轻而易举,不费功夫,我宁可相信,舒晋瑜做访谈也不容易,也遇到过困难,甚至付出了很大辛苦。每访问一位作家,她都要事先把功课做足,把准备工作做充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话对舒晋瑜也适用。她让人家“从头说起”,她读人家的作品也得从头读起。每访问一个作家,她起码要把那个作家的全部作品读一遍。须知像张炜、贾平凹等勤奋的作家,他们著作等身,作品的量都很大,舒晋瑜须一一读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对谈时才不会掉底子。舒晋瑜的阅读,不是那种“完成任务”式的读法,如沈从文所说,“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能认识人”。舒晋瑜通过阅读作家的大量作品,既深入到作品的内部世界,也贴近作家本人的心灵世界,力求做到识了作品又识人,把作品和作家的真正个性令人信服地呈现给读者。我注意到,在每一篇访谈录前面,舒晋瑜都有一段“采访手记”,手记不长,却言简意赅,准确有力,颇有些“一剑封喉”的效果。比如她记阿来,说阿来“有一股子拧劲儿”。比如她记贾平凹:“写作前他要焚香,对于文学的虔诚使他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再比如她记方方:“离开写作的平台,方方的乐观豪爽和温和宽厚让人如沐春风,可是当她写作,却成为悲观主义者。”一句话或几句话,就勾勒出一位作家,舒晋瑜真的很厉害。

  我很喜欢看舒晋瑜所做的访谈,只要见报纸上载有舒晋瑜和作家的对谈,眼前一亮,定会把报纸留下来仔细拜读。自己写作四十多年,我和我国的知名作家们差不多都认识,可我们见面时,开会、吃饭、喝酒的时候多,很少深入的谈文学。是舒晋瑜让他们开金口,谈文学,我想看看他们谈了些什么。文学目前的问题无非是生活、思想、天赋、创新、走出去,还有青年与网络、梦想与现实、体制与自由、长篇与短篇、小说和影视的关系等。对这些问题,我都有自己的看法。我的私心是,想看看作家同行们的观点和我的观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不是自吹,他们对诸多问题的观点和我基本一致。比如阿来对网络文学的看法,不仅完全和我相同,连表述用语几乎都是一样的,不免让人窃喜。有些访谈我不是看一遍就完了,还放在书柜里保存下来。舒晋瑜对莫言和韩少功的访谈,我就作为资料一直保存着。现在有了这些访谈录书,保存起来就更方便,也更全面。我个人认为,不论是文学价值,还是文史价值,这些书都值得长期珍藏。随着时间的推移,价值会越来越高。

  舒晋瑜文学访谈录之所以成为《中华读书报》的一个名牌栏目,不仅在于她是一位好记者,还是一位好作家。也就是说,她不仅是一位记录者,还是一位创作者。此前她还出版过散文集《旭光晨韵》,写过诸多文学评论。更让人欣喜的是,她还给济南出版社主编了一套“麒麟中国新文学少年读本”丛书,丛书包括汪曾祺、宗璞、贾平凹、肖复兴、赵丽宏、黄蓓佳的作品集,还有我的一本短篇小说集《红围巾》。丛书选篇严格,编辑精细,装帧精美,着实让人喜爱。我也当过二十多年编辑、记者,知道“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世界上许多东西,我们听说了,看见了,知道了,并不等于变成了我们自己的东西。只有在实践中遇到了问题,又在实践中解决了,才会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不难预期,谦逊纯朴、知行合一的舒晋瑜,一定会写出、编出更多的好书。


(责任编辑 :欧云海)

分享到:
35.1K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