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评书摘 > 正文

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新常态”

2018年07月24日 15:42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中国社会几千年来,财富的来源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掠夺和占有。掠夺靠战争,靠朝代更迭,一个政权推翻一个政权,一个朝代推翻一个朝代,获得财富。为什么人类一直崇尚武力和权力,因武力和权力就代表着财富。第二个财富来源是“占有”。某个皇上打下天下,就封官加爵,通过官位获得财富,有了权就有了钱,创造财富的人是没有地位的,做买卖搞企业的属于“四民之末”。改革开放几十年来,财富的来源方式并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房地产圈钱,炒股圈钱,主要靠权钱交易。现在中央讲“新常态”,什么叫“新常态”?我个人理解是财富的来源方式要彻底改变。反腐败,就是要把权钱交易的不正常状态彻底改变过来。

  因此,作者之一大业传媒集团董事长、总裁苏忠建议——呼吁党和政府,把发展中小微企业作为刚性的政治任务来抓,不是一般地抓。其意义在于:

  第一,只有发展中小微企业,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财富的来源方式。从掠夺占有财富,到创造分享财富,这是个最根本的转变,也将是中华民族一次质的改变、凤凰涅槃的升华。

  第二,只有发展中小微企业,才能形成真正生机蓬勃的改革力量。现在大家都在问,改革的力量哪里来?我认为,中国现在最重要的改革力量就是中小微企业。中央要搞改革,必须要有一支支持改革的“军队”。这支“军队”,就是以民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生力军。现在是和平发展的时期,要通过和平发展的方式来推进社会改革,推动国家的发展。改革的力量,最有动力的就是中小微企业,这是改革真正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他们也是社会最敏感的神经,连接着上下左右、千家万户。

  第三,只有发展中小微企业,才能从根本上铲除腐败的土壤。正是因为权力可以交换财富,所以腐败就在这里滋生。有个企业家曾说过这样的话:“没有关系,从现在开始所有财富都归贪官所有,只要我们站在公平、公正、透明的条件上,开展竞争,不到五年,这些贪官的财富就会变成社会共有的财富。”此话虽然说得有点绝对,但反映了公平公正的环境,会从根本上改变腐败的土壤。用经济手段反腐败,非常重要。该抓的腐败还要抓,但根本的、长远的反腐败,要靠经济手段。如果能够给民营企业公正公平的发展环境,腐败的问题可迎刃而解。这是发展民营中小微企业的第三个重大意义。

  第四,只有发展中小微企业,才能真正调动企业的创新创造能力。现在全世界的经济都处在一个拐点。经济复苏的核心是中小微企业。因中小微企业就像人的机体一样,每个细胞都充满创造力和创新力。这样,社会创新的精神、创新的能力、创造财富的能力就很强,会真正让社会进入良性循环。那么怎样鼓励创新呢?创新首先要依靠中小微企业,而且现在“微时代”已经来临。所谓“微时代”,我的理解是会出现汪洋大海般“微创新”的力量。所谓现代化,其实就是个性化和人性化,而要满足人的人性化、个性化的需求,没有海量的小微企业是不可能做到的。现代化不是高楼大厦,不是流水线,而是个性化、人性化。比如,为什么乔布斯这么受欢迎?他的iPad很便捷化,符合人性中追求便捷、爱偷懒的习性,人们就喜欢它。乔布斯原在车库里办公司,最后搞成影响全球的企业,这就是中小微企业的创造力。如果我们全民都有这样的创造性,国家就充满生机,任何经济危机都可以安然度过,更不怕美国打贸易战。

  第五,只有发展中小微企业,才能彻底改变中国的社会结构。社会结构要根本性转变,一直讲要有中产阶级。现在社会一头是强大的政府,一头是弱小的民众,两极的中间没有缓冲地带,动不动矛盾就很激化。美国现有小企业2700万个,占企业总数的99%。美国总共只有3亿人口,这就意味着:每10个美国人中就有1个是老板。这样的社会结构,就非常稳定。再比如日本,1949年前后,日本和中国同时面临着恢复国民经济、建立民主政治与公民社会的历史性课题。在日本,虽然存在着资本对利润的贪婪追求,以及强大的工会运动和工人阶级每年的“春斗”(春季斗争),但主流意识是具有合作主义色彩的“大和株式会社”、“一亿中产阶级”,几十年下来,经济跃升至世界第二,“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制度”基本建成,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也已牢不可破。

  所以,如果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能形成真正的中产阶级,社会结构就会变得很健康、很稳定。孟子语:“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可以理解为一个社会要达到稳定状态,需要有一定规模的中产阶级去维护,就是指要形成橄榄型的社会结构。我们要培育或壮大中产阶级,而小微企业正是中产阶级产生与发展的重要依托,所以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有人说中国现在中产阶级很多,这是不符合实际的,现在中国的中产阶级远未形成,贫富悬殊很大。由于中国现行的社会制度结构,1978年之后企业形成的主要方式以及那些后来成为企业家的专业或管理人才,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来自党政军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系统。同时,私有企业家虽可独立地建立并发展其企业,但如果要继续发展,就只能与当地的政府或党政机关的其它部门合作。走上这条道路的私有企业家们,必须付出的代价就是用大量灰色的付出,获得灰色的收入。所谓中国新型的中产阶级,很大程度是官商结合的造物,而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创造财富的成果。这些年改革开放,很多人赚了钱,但由于不少人钱的来路不对,不是靠创造、创新,而是靠权钱交易,所以根本没有到达中产阶级的状态。所以,发展中小微企业意义非常重大,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结构,促进形成中产阶级。

  在过去十几年中,中国中产阶层扩大的主体是通过市场渠道完成的,表现为商品销售、服务销售、推销和展销人员的激增。之所以中产群体人数和比例增长最快,与渠道通畅有直接的关系。因市场渠道最少身份歧视,人人都可以进入。小微企业是普通老百姓办得起的企业,中央采取扶植小微企业的举措,体现了“以民为本”的主旨。

  首先,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让普通百姓都有平等的机会进入市场。降低市场门槛的核心是政府简政放权、简化手续。对无权、无势、无关系的老百姓来说,这非常重要。所谓与市场相关的行政审批,就是增加市场进入的控制因素。多年来实践证明,这种控制因素往往容易成为审批部门谋取利益的手段,更有甚者,变成掌握印章者个人谋取私利的手段,其实质是要老百姓向这些部门或个人交好处费,这就不但无助于维护市场秩序,反而破坏了市场秩序。由此看来,本届政府提倡的取消、下放行政审批权,意味着更多的普通百姓可以更方便地进入市场经营,其结果必然带来中产群体的扩大。

  其次,推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是实现中产社会的重要途径。“中小微企业”在中国是个新概念,是改革开放尤具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经济运营中涌现出的普遍的商业经营模式。据统计:中小微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90%以上。按照从业人数,小型企业一般指从业人员100人以下,微型企业指从业人员10人以下,所以,微型企业与个体工商户是重合的。小微企业的生命力与中国强大的家庭经济潜力是一回事。所以,小微企业意味着以家庭为基础的所有制模式。根据台湾等地经验,小资本是孕育中产阶层最为主要的土壤。吸纳就业能力极强的小微企业,是大量劳动者就业的最重要场所。

  中国传统体制的重大缺陷是资源和资本的垄断性太强。创造就业机会,是政府和企业最重要的责任。政府应大大鼓励提供就业岗位和自我就业的企业和个人。对人民群众而言,通过产业运作、市场经营、创造、创新进入中产阶层队伍,是最主要的渠道。所以,拓宽中小资产者准入渠道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目前的鼓励政策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减税。税收高低对小微企业影响极大。国家近来出台一系列政策为小微企业减税,当然,惠及范围还是有限。根据中国《小微金融发展报告2014》的数据,虽然有不少参访企业表示享受到了税收优惠政策,但仍有近6成企业没有享受到。另一个是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经营者大多是小本经营,资金支持是最大的问题。融资难、融资贵,已经成为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近来,国家规定小企业业务保证金减半,就等于给小企业的贷款可增加1倍。当然,银行往往有自己的考虑,觉得为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大。其实,从以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为主的银行看,小微企业贷款还款率非常高,贷款不良率非常低。数据显示,小微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获得银行贷款的比例为46%,算是很大的进步,金融支持还需进一步加强。

  再是,扩大和保护小工商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市场途径进入中产阶层有个发育的过程,对多数人而言,往往是从小的经营开始,慢慢扩大资本,进入到中产阶层。所以,市场管理者要学会培育、规范、引导小资本经营,而不要忽视小资本,更不要排斥打击。目前,不少地方政府都热衷于吸引大资本,对小资本采取驱逐、排斥的做法,使小商小贩失去谋生手段,阻碍了潜在中产向现实中产队伍的转化。中国土地公有制的原宗旨是为了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但在实践中往往异化为土地主要为大资本、垄断资本服务,尤其是土地的大面积规划和审批,往往仅优先为大资本垄断服务,而小资本的经营得不到保障或受到严重侵害。

  为维护市场秩序,政府监管是必需的,对违法者必须依法惩罚。但要正向引导扶持培训,不是简单驱赶了事。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众多城市,由小吃店、小货摊、小买卖组成的市场非常繁荣,经营秩序井然。如中国台湾、香港也是这样,一家一户小老板、小饭馆、小生意,管理、卫生条件等各方面都很让人放心。这样就形成小资本发展的良性循环,并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而我们现在遇到的是恶性循环,不允许繁华市面有小的经营者,由于市场需求的存在,造成不登记、不注册的违规经营,经营就更加不规范。必须认识到,小资本、小经营者是中国中产社会的最重要源泉。所以在政策法规上,政府应多多支持鼓励自谋生路的就业者。

  第六,只有通过发展中小微企业,才可以真正还政、还权、还财富于民。从这段时间中央的政策看,新一届领导集体采取了很多措施,简政放权、金融改革、开放资本市场、培育新三板、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走出去等,都是希望中小微企业能够发展起来,这和现在党和政府建设现代化的总体思路是相同的。发展中小微企业,是解决中国出路问题的最好抓手。目前若能狠下决心,把新三板抓起来,整个中国经济就会马上活起来。所以,希望单院长、赵教授和其他专家学者共同呼吁、共同来推动这件事情。

  我个人认为现在问题在哪里呢?政府现在是有形的手,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在政府手上,中小微企业很难发展。办一个执照很难,搞一个审批很难,融资也很难,而且整个社会风气还不是创造财富的风气,只允许成功,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发展中小微企业一定要允许失败。美国的硅谷多少人在那里成功了失败、失败了成功,最后形成全世界最了不起的创新机制。美国创立发展的风险投资机制,就适合中小微企业的特点。搞企业跟打仗一样,胜败是兵家常事,要容忍失败的英雄,整个社会要更加宽容、更加温和、更加智慧、更加和谐地形成创业的环境,整个国家要形成有利于中小微企业创业的氛围。

  现在有两个最重要的思维,一个叫互联网,一个叫做跨界。互联网和跨界,最终实现靠中小微企业,至于中小微企业是否能成长为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并不重要。有的成功,从小的企业做到很大,有的不成功掉下来不行了。但中小微企业作为一个机体来讲,生生不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这个意义讲,应该进一步加大党和政府的政策、文化、心态、风气的转变,让整个社会形成有利于中小微企业创业的环境,社会的发展就会很快。

  当年的深圳没用几年就迅速崛起,全民的创造力一旦被调动起来,有什么风险、危机都会过去,现在大家很担心保七、保八,对中美贸易战出了很多对策,许多都没抓到问题的核心和要害,老是靠专家和少数权威人士想办法。中国人很聪明,搞经济天然就是多元、民生、个性的,有必要靠几个脑袋指挥全国吗?很多所谓的专家逢迎附阿,很不接地气,也没有做过企业,生搬硬套一些概念和教条,说些很高大上的东西,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摘自《问道》 上海三联书店)

(责任编辑 :石兰)

分享到:
35.1K

·热点推荐

·延深阅读
  • 1
  • 2
  • 3
  • 4
  • 5
324234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