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
城市
首页 > 读书要闻 > 正文

看似懒于改变 实则精疲力竭

2018年08月14日 16:55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假如骑象人和大象对于前进方向存在分歧,那就麻烦了。骑象人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方向——用尽全力,拽住缰绳,迫使大象服从。(这正是你每次使用意志力时所做的事。)但是,骑象人不可能长时间跟一头庞然大物拔河,总会有筋疲力尽的时候。

  为了更清晰地认识这一点,我们先来看看一批大学生参加“食物感知”实验(至少学生这么认为)时表现出来的行为。研究人员要求,受试者应当在略带饥饿感的状态下进入实验室,实验开始前至少3个小时内不能进食。随后,研究人员将学生带进一间食物香气扑鼻的房间(巧克力曲奇饼刚刚烘焙出炉)。

  房间中央的桌子上摆着两只大碗,一只碗放着巧克力样品,还有刚才闻到的飘着香味的热腾腾的巧克力曲奇饼,另一只碗盛着一堆小萝卜。

  研究人员还准备了一份像模像样的实验说明:本次实验选择巧克力和萝卜,是因为两者味道相差悬殊;明天将有工作人员与你们联系,询问你们品尝食物后留下的味觉印象。

  其中,一半的受试者分到两三块饼干和几块巧克力糖,但没有萝卜;另外一半受试者必须吃两三根萝卜,但没有饼干。学生吃东西时,研究人员故意离开房间,营造诱惑氛围:那些只能啃小萝卜的倒霉学生,孤零零地坐着,一边吃着兔子的美食,一边羡慕地瞅一眼新鲜出炉的巧克力饼干。(不用说也知道,吃饼干的学生要拒绝萝卜的诱惑,算不上什么难事。)虽然面对诱惑备受煎熬,所有受试者还是吃下了自己该吃的食物,萝卜组的学生也没有任何人偷吃饼干。这是意志力的体现。

  此时,“味觉实验”正式宣告结束。另外一批研究人员走进房间,开始第二项看似毫不相干的实验。研究人员声称,实验目的是想弄清楚,擅长解决难题的到底是大学生还是高中生。这套说辞是为了让这些大学生认真对待,全力以赴。

  受试学生拿到一组智力谜题,要求一笔画出复杂的几何图形,笔尖不能离开纸面,线条也不能重复。研究人员给每位学生都发了很多张草稿纸,可以一次又一次重画。事实上,这些谜题根本无解。研究人员只是想观察,受试学生在放弃求解之前,能够跟令人灰心的难题奋斗多长时问。

  “未受诱惑”的学生之前开怀大吃巧克力饼干,无须克制,在解题的环节平均花了19分钟,认真努力地尝试了34种方法。

  相比之下,吃萝卜的受试学生显得缺乏耐性。画了8分钟就不干了,连巧克力饼干组成员的一半时间都不到,而且只试过19种方法。为什么这组学生这么快就放弃了呢? 答案可能令人吃惊:因为他们用光了自我控制力。心理学家从类似的实验中发现,自我控制力是可耗尽的有限资源。就像在健身房练习举重一样,举第一下总是觉得很轻松,因为肌肉还充满能量。但是每多举一下,肌肉就多一分疲劳,最后就完全举不动了。萝卜组受试学生在抵制巧克力饼干的诱惑时,已经耗尽了自我控制力。他们的大象最终难免会开始抱怨:题目太刁钻,不好玩,我们解不出来。这时候,骑象人已经紧拉缰绳坚持了整整8分钟,再也没有力气继续了。而在另一边,饼干组受试学生的骑象人精神饱满,活力充沛,能够驾驭大象长达19分钟之久。

  自我控制力终会耗尽,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认识。因为当我们提到“自我控制力”时,不仅限于对这个词的狭义解释——对抗不良行为(香烟、饼干、酒精)所需的意志力,而是更广泛意义上的自我监督。回想一下,当你在批评下属、组装新书架或者学跳新舞蹈时,头脑高速运转,让你仔细而又审慎,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就像旁边有位监督者在管着你。这也是一种自我控制。

  与此相反,有些情形则全然“不受监督”。比如,漫无目的地开车时不记得前两分钟驶过的路,或者无意识地洗澡、冲咖啡等简单动作。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绝大部分行为,其实是自然习惯多过主观刻意。

  这是好事,因为自我监督比较困难,还会逐渐枯竭。

  许多实验研究都证明,自我监督能力总量有限,容易耗尽。举个例子,刚完成困难抉择(比如拟定婚礼宴客名单、选购新电脑)的人与没有做过类似决定的人相比,前者更难集中注意力,也更不容易解决问题。在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给受试者放映关于生病动物的悲伤电影,部分人必须在观看时压抑情绪,另一部分人可以任由眼泪流淌。随后的测试结果表明,前者展现出来的身体耐力比后者差。这项研究的结论揭示,人们会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消耗自我控制力,比如努力打造形象、克服恐惧、控制开销、试着专心完成简单的指令(比如“不要去想一只北极熊”),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这个事实与改变密切相关,原因就在于:想要改变,往往意味着修改已经自然而然形成习惯的动作,而改变习惯则需要骑象人小心监督。期望的改变越大,消耗的自我控制力便越多。

  当我们耗尽自我控制力,其实是耗尽了“精神肌肉”的力量。无论是创造性思考,集中注意力,压抑本能冲动,还是面对挫折百折不挠,都需要精神肌肉的支撑。换句话说,耗尽自我控制力,也耗尽了巨大改变所需的精神力量。

  因此,假如有人跟你说,改变很难是因为人们生性懒惰或者心生抗拒,那可真是大错特错。原因恰恰相反,改变很难是因为人们不堪重负,甚至耗尽了力气。这正是关于改变,你所不知道的第二个事实:看似懒于改变,实则精疲力竭。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摘自中信出版社《瞬变》)


(责任编辑 :石兰)

分享到:
35.1K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