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
城市
首页 > 读书要闻 > 正文

死亡是老师和疗愈者:放下恐惧及惧死症

2018年07月11日 11:35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为何死亡这个主题令人反应如此激烈,而我们的恐惧又如此之大?我们如何安慰自己并疗愈集体惧死症?当我读到调查发现人们唯一比死还怕的是公开演讲时,我不禁笑了出来!我可以了解死亡为何排名第二。在一群听众面前,你好比赤身露体,突然间忧虑袭来,你逃也逃不掉:“我能讲吗?别人会怎么想我?我到底是谁?我代表什么?”死亡要求同样的自我审视,可是从日常的角度来看,那似乎比较遥远。

  我读医学院时很遗憾地发现,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对死亡的恐惧有多么强烈。死亡被冷冰冰地称为“倒下”“断气”“生命终止”,这些字眼里没有光芒或神圣的含义。来日无多的病人往往被弃置于阴暗走道尽头的病房里,很少有医护人员去探访,只有善心的护理人员会去查看生命的迹象。要不然就是对濒死的病人用非常技术性的、无感情的言辞说话,非人性化到可怕的程度,也是对病人毫无掩饰的侮辱。你能想象在这最关键的时刻,医生只为抵挡恐惧,保持距离,就用高深的术语对你说话吗?

  医生往往视死亡为失败,而并不认为自身的工作是在死去的神圣过程中,倾注光芒与欢乐在临终者身上。反而是勇敢的临终关怀工作人员,引导病人和家属走过这段复杂的时期。对病人而言很不幸的是,医生经常未能与自己的死亡言和,也不认为自己该带领病人完成灵性之旅的最后臣服。于是他们把自身的恐惧投射在生命快终结的病人身上,但那正是病人即将面临过渡,最需要爱和支持的时候。我觉得说这是无意中虐待临终者也不为过。

  死亡最让人害怕的是什么?它有什么会令人躲进不臣服的最小自我里?由于你无法控制死亡,也不知道究竟会发生什么,这使自我害怕改变的那部分感到惊慌,它有合理的理由渴望安心,并要求绝对可靠的答案。不可知使死亡成为绝佳的白板,让我们可以投射对死亡的恐惧。但是向死亡臣服必须带着一些不确定性往前走。

  一次,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正念研究中心(Mindfulness Research Center),由我主讲的直觉研习班上,有位女士以非常急切的语气问我:“你怕死吗?”我无法马上回答她。“现在不会。”这是我能给的最好答案,而且是我认为唯一真心的回答。在现在这个时间点,我仍然认为当那一刻来临时,我不会害怕。我遇到过永恒,我并不怕它。可是谁也说不准。我很可能像其他人一样,顽强地不肯放下我的最后时刻和最后一口气。其实我目睹过母亲的情形,她本身是医生,得了癌症,显然不久于人世,却拉着父亲到比佛利山庄的阿玛尼专卖店,为她的衣柜再添一套设计师华服。母亲很固执,她在表明她不想跟死亡有任何瓜葛。我了解放下对她来说有多痛苦,很多人也一样。可是为了与死亡言和,我们有必要面对并放下恐惧。

  若要走出恐惧圈,就必须诚实而慈悲地检视,到底是什么令你那么害怕。否认自己害怕并没有意义。恐惧无处可去。恐惧只会潜伏于内在,使你的本心、直觉,及对各种臣服感到安心的能力变得软弱。你最大的恐惧是什么? 我曾经很难释怀的一种恐惧,是担心死后我的身体会怎么样。我对我的身体极为不舍,那是我在这特别的一世,所获得的一整套特别的自我。要放下我的书、写作、海洋、树木、朋友、我的所爱、我的挣扎、我的快乐,实在叫人太难过。再想到会躺在某个棺材里腐烂,被虫吃,或是被火化,感觉真是好恐怖。更别说白费苦心了:所有那些美容保养、无数上健身房的日子、花在美容院的时间、还有多次去按摩,为保持健康、美丽、体能的种种努力,都在此画下句点!显然那时的我非常钻牛角尖。于是我打给友人汤姆·辛格长老,他也是位禅师。汤姆只是笑着说:“时候到了,身体自然知道该怎么办。相信它就好。”这句话直觉感觉很对,我马上放松下来。

  处理我担心死后身体下场的恐惧,使我有了新发现,原来现阶段我是如此热爱我的身体和其他部分。只要我还是这形貌的“我”,我打算享受拥有身体的每一刻。我也领悟,死后我不会在意身体的腐烂。对我而言,摆脱对死亡或其他事物的恐惧是个过程,那不只是改变想法那么简单。“专家们”提供许许多多克服恐惧的好办法,可是我一定要经过直觉确认,否则无法付诸实行。为确定某个方法可不可行,我要等从头到脚起一身鸡皮疙瘩让我发冷,我的本能说好,内心的声音在说:“你发现了秘诀!相信它”,才算数。请各位也在生活中训练自己,留意直觉的信息。

  要怎样才放得下对死亡的畏惧?第一要看抚养你的人抱持什么态度。你的父母是否害怕或拒绝接受死亡?是否在有意无意中把这个观念灌输给你?我记得小时候,有几尾可爱的金鱼不幸翻起肚子,漂浮在水面上。我母亲直接把金鱼冲下马桶,那举动吓到我了,想想其他冲下去的都是些什么。母亲安慰我:“不要难过,我们再买新的。”其实我真的很伤心,我从不觉得金鱼或是任何其他动物可以那么容易被替代。但愿母亲曾经多教导我一点关于自然死亡和失去所爱的悲伤是怎么回事。可是她像很多爱孩子的父母一样,只想让我快乐,不要难过。再者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她自己面对死亡也不怎么高明。所以我就悬在那里,未能好好处理失去所爱的感觉,或是解答:“我的金鱼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它现在在哪里?它是上了天堂还是到了别的地方?”追溯自己早年对死亡的反应,对每个人都有帮助。你首次接触死亡是什么情况?是亲人过世,还是动物同伴离去?你见过海鸥在海滩上腐烂吗?你曾目睹有人死于车祸吗?你记得当时的情绪吗?你是惊吓、反感、惶恐、震惊,还是哀伤不已?你曾表达你的感受并得到令你满意的解释吗?还是你压抑自己的感受,或是未能得到有帮助的回应?请找出恐惧和错误观念的源头,就比较容易用下面提出的正面态度来取代。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摘自湛卢文化《臣服的力量》

  

 

(责任编辑 :石兰)

分享到:
35.1K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