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要闻 > 正文

《决策与判断》 我们的决策是如何做出的

2017年05月26日 09:18    来源:中国经济网   

 

  正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要做出决定一样,做出决策也是每位高管关键的工作内容之一。然而,我们对于这种潜意识过程知之甚少,我们的决策(尤其是那些非常重要的决策)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做出的。本书试图彻底揭开那些不容置疑的且影响我们推理能力的谬见和曲解,提高我们对众多很容易中招的陷阱的警觉和认识。作者通过本书深刻挖掘了决策背后的秘密。

  我们都很熟悉这样一种倾向:我们立足于维持现状或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或者做出选择来为自己过去的选择辩护,但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因为我们很难承认自己也许错了,而且也不会承认是自己让记忆中的事件主宰了自身对未来前景的看法。这些都是人们曲解的例子,也反映出决策过程中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我们都成了曲解的牺牲品。此类“陷阱”多数都是危险的,因为它们不仅是隐形的,还会从根本上影响我们的思维过程,导致我们很难识别出它们的真实面目。或许更为关键的是,我们可以言之凿凿地指出他人的偏见,但却对自己明摆着的偏见视而不见。通过熟悉各种形式的陷阱,我们可以确保自己做出合理的和可靠的决策。这些隐秘的力量会妨害我们的决策质量,而我们对决策的警觉程度则是破解它们的答案。

  本书传递的理念来自作者几十年来与企业领导者及其团队共事的经历以及敏锐的观察:即使是最有才华的领导者也会做出差强人意的决策,但这种情况极少出现,这是因为他们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或智力。问题的真正原因是:他们并没有充分重视自己大脑设置的隐性陷阱,而只让那些与我们目前的信念、心智模型和预期相符的信息出现在我们眼前。这让很多企业领导者和企业的缺陷暴露无遗。

  从一个公司的角度看,虽然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但它依然是我们挥之不去的梦魇。它促使我们深入思考一些问题:如何做出决策,如何对待我们狭隘的“世界观”——尤其表现在我们对商业挑战的思考以及对所做决策的直接后果缺乏判断力。我们继续沿用“眼见为实”这样乐观的眼光看待事物,而从不会挑战自己对事件记忆持续重建的本性。我们的自身经历可能会限制自己思考,并颠覆自己的判断力。

  虽然我们把决策视为自己推理能力产生的合理结果,但本书的大前提却不在于此。它的前提是:由于人在本质上属于社会动物,所以其判断力和决策是受社会因素影响的。甚至就决策本身而言,我们也经常调整自己的决策行为,期望看到别人是如何评价它们的。因此,我们想全面了解决策,必须考察社会因素的影响,因为它们可能会强化或妨碍决策。当人们面临复杂的判断或决策时,他们经常会借助启发法、一般的经验法则或过往的经历,将任务做简化处理。在很多情形下,这些简便做法非常接近通过决策理论给出的最佳答案,但它们永远做不到完全相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上述细微差异会导致出现可以预见的偏见和矛盾。我们的成长环境、教育水平、与我们接触或在一起的人、我们所属的宗教团体和我们阅读的媒体等都影响了我们的观点、预设条件、过滤条件、启发法甚至偏见,我们常常就是这样走到决策台前的。

  本书不仅通过很多我们已经注意到并研究过的企业领导者的真实故事和情境,探讨了操控并影响我们判断力和决策水平的主要偏见,还通过一个三段式“心态—参与者—过程”架构为读者提供了可行的建议,上述架构能帮助决策者做出日渐复杂、无法回避的决策。本书最后还向读者介绍了我们开发的一套颇具针对性的决策诊断法,它能帮助企业领导者反省自己的决策行为,并选择自己希望做出的改变。

  本书将睿智的选择与思考看作一种技能,这种技能和其他很多技能一样,都能通过经验和指导性训练加以提高。

(责任编辑 :石兰)

分享到:
35.1K
·延深阅读
  • 1
  • 2
  • 3
  • 4
  • 5
324234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