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要闻 > 正文

所谓尊重就是“实事求是地看待一个人”

2017年05月25日 11:0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所谓尊重就是“实事求是地看待一个人”

  哲人:具体从哪里开始好呢?当教育、指导、帮助都以“自立”为目标的时候,其入口在哪里呢?这一点的确令人苦恼。但是,这里也有明确的方针。

  青年:愿闻其详。

  哲人: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尊重”。

  青年:尊重?

  哲人:是的。教育的入口唯此无他。

  青年:这又是一个令人意外的答案!也就是“尊重父母”“尊重教师”“尊重上司”之类吗?

  哲人:不是。比如在班级里,首先“你”要对孩子们心怀尊重。一切都从这里开始。

  青年:我?去尊重那些5分钟都安静不了的孩子们?

  哲人:是的。无论是亲子关系还是公司单位的人际关系,这一点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都一样。首先,父母要尊重孩子,上司要尊重部下。“教的一方”要尊重“被教的一方”。没有尊重的地方无法产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没有良好的关系就不能顺畅交流。

  青年:您是说无论什么样的问题儿童都要去尊重他?

  哲人:是的。因为最根源的是要“尊重人”。并不是指尊重特定的他人,而是指尊重所有的他人,包括家人、朋友、擦肩而过的陌路人、甚至是素未谋面的异国人等等。

  青年:啊,又是道德说教!如果不是这就是宗教。是个好机会,您就尽情地说吧。的确,即使在学校教育中,道德也是必修课程,占有重要地位。也必须得承认的确有很多人相信其价值。

  但是,也请您认真想一想。为什么需要特意向孩子们灌输道德观念呢?那是因为孩子们本来是不道德的存在,甚至人原本都是不道德的存在!哼,什么是“对人的尊重”?!其实无论是我还是先生,我们灵魂深处飘荡着的都是令人恶心的不道德的腐臭!

  对不道德的人说“一定要讲道德”。要求我讲道德。这分明就是干涉、强迫。您说的都是一些自相矛盾的话!我再重复一遍,先生您的理想论在现实中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而且,您说说要如何尊重那些问题儿童?!

  哲人:那么,我也再重复一遍。我并不是在进行道德说教。而且,还有一点,像你这样的人更要懂得并学会尊重。

  青年:实在对不起!我根本不想听宗教式的空谈。我要听随时可以实施的可行而具体的建议!

  哲人:尊重是什么?我要给你介绍下面这句话。那就是“尊重就是实事求是地看待一个人并认识到其独特个性的能力”。这是与阿德勒同时代,为躲避纳粹迫害从德国逃到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艾瑞克·弗洛姆的话。

  青年:“认识到其独特个性的能力”?

  哲人:是的。实事求是地去看待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那个人”。并且,弗洛姆还补充说:“尊重就是要努力地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

  青年:什么意思?

  哲人:不要试图改变或者操控眼前的他人。不附加任何条件地去认可“真实的那个人”。这就是最好的尊重。并且,假如有人能认可“真实的自己”,那个人应该也会因此获得巨大的勇气。可以说尊重也是“鼓励”之根源。

  青年:不对!这不是我所了解的尊重。尊重是心怀“自己也想成为那样”的愿望,类似于憧憬之类的感情!

  哲人:不,那不是尊重,那是恐惧、从属、信仰。那只是一种不看对方是谁,一味畏惧权力权势、崇拜虚像的状态。

  尊重(respect)一词的语源拉丁语的“respicio”含有“看”的意思。首先要看真实的那个人。你还什么也没有看,也不想看。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要努力去发现那个人本身的价值。并且进一步帮助其成长发展。这才是尊重。在企图操控和矫正他人的态度中根本没有丝毫尊重。

  青年:……如果认可其真实状态,那些问题儿童会改变吗?

  哲人:那不是你能控制的事情。可能会改变,也可能不会改变。但是,有了你的尊重,学生们每个人都会接纳自我并找回自立的勇气。这一点没错吧?是否好好利用找回的勇气那就要看学生们自己了。

  青年:您是说这里又要“课题分离”?

  哲人:是的。即使你能将其带到水边也无法强迫其喝水。不管你是多么优秀的教育者都根本无法保证他们一定会有所改变。但是,正因为无法保证,所以才需要无条件的尊重。首先“你”必须开始。不附加任何条件也不管结果如何都要踏出最初一步的是“你”。

  青年:但是,这样的话什么都不会改变!

  哲人: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多么有权势的人都无法强迫的事情只有两样。

  青年:什么?

  哲人:“尊重”和“爱”。例如,假设公司单位的领导是强势的独裁者。的确,员工们也许会无条件地服从命令。假装顺从。但是,这是基于恐惧的服从,根本没有一丁点儿尊重。即使领导高呼“必须尊重我”,也不会有人服从。只会越来越离心。

  青年:是啊,的确如此。

  哲人:并且,相互之间一旦不存在尊重,也就不会有人性化“关系”。这样的单位只不过是聚集了一些仅仅像螺丝、弹簧或齿轮一样“功能”化的人。即使可以完成一些机械化的“作业”,也没人能够胜任人性化的“工作”。

  青年:哎呀,不要兜圈子了!总之,先生您是说因为我得不到学生的尊重,所以课堂才会一片混乱吧?!

  哲人:即使有一时的恐惧,也不会有尊重。在这样的情况下,班级混乱也是理所当然。于是,对混乱班级束手无策的你采取了强制性手段。你企图用威力和恐吓强迫其服从。的确,也许可以收到一时的效果。你或许还会安心地认为大家都变得听话了。但是……

  青年:……他们根本就没有真正听我的话?

  哲人:是的。孩子们服从的仅仅是“权力”而不是“你”。他们也根本不想理解“你”。他们只是堵住耳朵闭上眼睛苦苦等待愤怒风暴快点过去而已。

  青年:呵呵呵,果真如您所言。

  哲人:之所以陷入这种恶性循环首先也是因为你自己没有成功地踏出无条件尊重学生的第一步。

  青年:您的意思是说第一步没有走好的我即使再做什么都行不通?

  哲人:是的。这就像在空旷无人的地方高声大喊一样。根本不会有人听见。

  青年:好吧!我要反驳的地方还有很多,关于这一点就先暂且接受您的说法。那么,假设先生您的话正确,以尊重为开端构筑良好关系,但问题是究竟应该如何表示尊重呢?难道要满脸笑容地说“我很尊重你”?

  哲人:尊重不是靠嘴上说说就可以。而且,对于以这种方式靠近自己的成年人,孩子们会敏锐地察觉对方是在“撒谎”或者是有所“企图”。在他们认定“这个人在撒谎”的那一瞬间,尊重就已经不复存在。

  青年:是的、是的。这一点也正如您所言。但是,那该怎么办呢?先生您现在关于“尊重”的说法原本就很矛盾。

  哲人:哦,哪里矛盾呢?

  哲人说要从尊重开始。不仅仅是教育,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都是尊重。的确,没人会去认真倾听一个无法令自己尊重的人。哲人的主张也有能够理解的地方。但是,尊重所有的人,也就是说无论是班级里的问题儿童还是社会上横向霸道的恶徒都是应该尊重的对象。这种主张我坚决反对。并且,这个男人已经在自掘坟墓。严重的自相矛盾。也就是说,我应该做的工作就是将这个岩窟里的苏格拉底彻底埋葬。青年这样想着,缓缓地舔了一下嘴唇,之后开始了滔滔不绝的论战。

(责任编辑 :石兰)

分享到:
35.1K
·延深阅读
  • 1
  • 2
  • 3
  • 4
  • 5
324234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