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要闻 > 正文

女人,不抱怨不抱歉

2017年05月12日 09: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女人的情感模式习惯于等。等着被求爱,等着被爱,等着被求婚,等着被分手,等着被离婚……约会的、恋爱的、结婚的都逃不开这个套路。

  有姑娘跟男生约会大半年,两人每周见两次面,吃吃饭、逛逛街、看看电影,偶尔问进展,答曰:“照旧。”再问什么情况?姑娘说:“男生没挑明啊,没表白说让我做他女朋友确定恋爱关系。”

  姑娘心下有狐疑,不知道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我说:“你主动谈啊。”姑娘说:“我怎么谈?男的都不张口,让我怎么谈?”我说:“让你谈,又不是让你求爱,大家都是成年人,至少态度要明朗吧,有问题摆在明面儿上。”

  姑娘说:“我不提,他不开口提我就不提。”

  还有个姑娘原本两人郎情妹意要确定恋爱关系了,结果男方突然外派出国六个月。临走前,男方的态度明显冷淡下来。也可以理解,未来一切未知,谨慎也算态度负责。姑娘就傻等,终于熬了六个月,以为男生回来了,两人就能守得云开。结果男生回来不主动先找她,两人也偶尔联系,但都通过手机,男生没邀约她见面。

  姑娘如坐针毡,我说:“你想不想他?”姑娘说:“想啊。”我说:“那你去找他啊。”姑娘说:“人家又没邀我见面。”我说:“你就主动去又怎么了?”姑娘支吾半天,最后咬咬牙说:“我不去!”

  有更被动的。夫妻俩感情淡薄,几乎没了任何互动,男人经常不回家,女人最开始伤心愤懑,时间长了也便习惯了。女人说对对方也不抱什么指望了,大不了离了干净。

  我说那就离啊。女人说:“我等他提,他提我就答应。”

  以上,都是我身边的事,也都是我身边的女人。

  她们在职场上独当一面,在人际社交中伶牙俐齿,唯独,事情摊到自己身上,如此被动。

  可能这是大多数女人的思维惯性—要等,等男人表态,等男人拿主意,等男人决定自己去留。问题是,为什么要等?

  我爱你我追你。而不是我爱你,我等着你来表白,你不表白,我就装作不爱你,错过就错过。

  我不爱你,你滚蛋。而不是我不爱你了,但是我不走,我得等你给我下指令,说你走吧,我再走。

  很多在恋爱中的姑娘,更常遇到这种情况。我不走,除非你说你不爱我,让我离开我再走。男人的那一句“不爱”或“你走”,就是她们的身体开关。

  问题是,我是我,感情是我自己的,身体是我自己的,凭什么你来控制?

  女人们惯于“被控”,她们理解这种被控为亲密关系,理解为爱。她们把遥控器交到男人手上,自己手里连备用机都不留。

  我能理解这些女人的想法,但我不赞同。因为在我看来毫无进展的事宜,都是在浪费时间。浪费情感也浪费生命。

  相比这种被动的等,我更愿意选择主动进一步,进一步也许是推进也许是倒退。推进就是我爱你,你也爱我。倒退就是我爱你,你并不爱我,OK,没关系,那我转身,不要浪费我的时间让我站在这儿以为你爱我。

  有趣的是,女人们一边感慨自己时间宝贵,一边又这样毫不自主地浪费。哪怕是结婚了,我不爱你我也可以离开,因为这是我的自由和权利,而不是我一定要等你发我通行证,或者一定有什么万劫不复的理由让我不得不离开。

  在这点上,我真心觉得男士们的行径值得我们学习,我不爱你了,OK,我混蛋,我滚蛋。女生为什么不可以?

  我不知道以上那些常见的状况中,男士们是怎么想的,是觉得这个姑娘还不够他们内心的“登堂入室”,还是在多处备选游离,还是有其他缘由,或者有更不齿的心理,但不管哪一种,抱歉,我没工夫耗给你。

  我无暇跟你游戏,我只想大大方方爱你。

  我喜欢你,我可以先表白你,因为我不想错过你。你不喜欢我,是你的自由,你不喜欢我,我死心。

  我爱你,我可以主动关心你迁就你,不必凡事一定要等男人来道歉,要等男人来哄,要等男人先打电话给你。

  我不爱你了,抱歉,就是不爱了。你怎么猜测评价都无所谓,我就是不爱你了,所以我要离开你,还我自己自由和机会。

  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本出一辙。在职场上我遇到不少姑娘,她们委屈辛苦,她们觉得得到和付出不成正比。

  她们一忍再忍,实在忍不下去了要愤然离职。

  我说为什么在问题发生时,不去跟你的领导或老板谈,也许对方能给你解决呢?她们觉得这个“谈”太“跌份儿”,像在求对方。我说,这是给双方一个新的机会,一个谈判的机会,一个彼此衡量的机会,一个彼此认同的机会。

  无论在职场,还是在日常人际关系中,他人能将你心之所想主动捧给你的都少之又少。你不去要,对方以为你吃得饱,其实你饿得要死,饿得整夜睡不着。

  我们所需的,就是多一个馒头,抱歉,你只给我一个馒头,我吃不饱。可是我们的脸皮薄得不能再开口,我们认为再要一个馒头有损女性的形象,显得我们低廉或野心勃勃没有教养。

  所以,我们不主动要爱,也不主动要机遇,甚至不主动要应得的一切,包括平等,包括自由,包括尊重,包括性。

  可是,亲爱的姑娘们,这世界太忙了,没人留意到你嗷嗷待哺,你得主动喂自己啊!

  自信不是做最佳,而是做自己

  最近网络上被葛大爷的“葛优躺”到处刷屏,甚至上了网站头条,网友们纷纷晒自己的“葛优躺”—生无可恋的、不明就里的一副烂泥的样子。

  在这个全民娱乐的时代,越是懂得自黑、自嘲的人,越是能加进这支狂欢队伍。

  最具代表性的明星,当属刘烨,当年是真忧郁,现在是真二。而且迈腿迈得早,可见现在“火华社”有多壮大,随便一条都是五位数评论,六位数点赞。

  再后来呢,是黄磊。当年真文艺,现在真碎嘴,嘚吧嘚嘚吧嘚赶超居委会大妈,大家发现当初那个仙儿得不接地气的英俊才子,现在在厨房里转得胡子拉碴一身五花儿。

  最近加入这个“中二”队伍的重量级选手,当属孙红雷,演了那么多年反派硬汉,脸里藏刀的样子,竟然口口称自己“帅雷雷”“孙漂亮”。在近期一篇采访里,孙漂亮说感觉之前那么多年都白活了!

  注意,我这里说的“中二病”的名词解释是—人到中年就犯二!事实证明,这个病是真实存在的,且非常合理。

  前几天去采访一位鲜肉明星,当红小生,颜好,人气高。本人也感觉很好,是那种阳光男生。聊到当年拍的某部偶像剧,小鲜肉说当年接的这个剧中人物人设相当于“霸道总裁”,当时作为一个尚算新手的演员,怎么演好霸道总裁呢?看了很多同类剧,然后学所有的男主—一脸冰霜,毫无表情的面瘫脸。

  但私下跟剧组人混熟了,还是嬉笑打闹的,结果赶上粉丝来探班被拍了照,鲜肉想了又想,还是去跟粉丝打招呼,请对方删掉刚刚拍的照片。

  鲜肉说那时候真是太紧张,本身作为新人来担这个角色就受质疑,生怕有一点疏忽影响给观众的印象。看我听得有些雾水,鲜肉解释说他在剧里扮的是高冷啊,所以这种日常逗逼的照片传出去,可能会有更多人说:“你看,你这个样子怎么能演这个男神角色。”

  我恍然,原来如此,如此小心忐忑。

  鲜肉现在正当红,但演的几乎都是青春偶像同类剧,我说想过演些别的类型吗?哪怕不是男一?鲜肉看了经纪公司老板一眼,老板代答,说:“我们目前挑戏,只挑男一的角色,不想给其他人配戏。”

  采访的当晚,刚好看了一期《花样男团》,郭德纲、陆毅、信、欧弟、贾乃亮……这样的组合,也是醉醉的。

  当晚那期里,刚好是明星嘉宾与节目组起冲突,剑拔弩张。男团玩心大起,偷偷出走,搞得节目组非常被动。归队后,男导演没给好脸色,言语强硬,结果把信激怒了。两边都虎着脸,气压低得要命,信句句火爆,陆毅保持微笑不吭声,贾乃亮试图安抚,但未遂,只得收声,欧弟和另外一个年纪尚轻一点的男艺人,干脆一脸懵逼,完全不知所措。

  跟艺人的几个编导小姑娘知道摊上大事儿了,开始嘤嘤哭起来,边哭边出门去,门外站着郭德纲郭大爷,一见这个架势,哄着姑娘们又进来。

  他进来打圆场,说孩子们不容易,瞅瞅给孩子们吓的。自打五十,半真半假半逗半怨,给了节目组台阶下,叫信一句“哥哥”,说:“你可比我大两岁呢,说你不能这么喝酒啊,喝多了误事。”全场笑起来,信也没绷住。

  一场火药味实足的阶级对抗战,就被郭大爷这么四两拨千斤化解于无形。

  这当然是智慧—成全他人,也方便自己。这是一个人的自信,真正的不动声色的自信—我可以自黑自嘲,扮呆扮丑扮配角,我甚至可以对自己“有伤风化”,然后为了突出他人,给别人暖场。

  观众又不是傻子,谁真招人稀罕看不出来?

  郭德纲带着欧弟去邀美女参加party完成任务,欧弟很客气,结果被美女拒绝了。郭德纲让欧弟再去,欧弟说人家拒绝了呀。

  老郭便带着欧弟出马,说:“我带我‘徒弟’过来是给您道歉的,因为两件事,首先是他刚刚冒昧打扰了你,其次是我还得冒昧打扰你一次,我还得再邀请你……”

  这套路到底有没有用?好吧,前脚拒绝了欧弟的外国美女竟然答应了!

  可这些事情有对于年轻一点的艺人来说,是做不来的,因为年轻人脸皮儿薄。年轻艺人在节目里不小心放个屁也是要纠结好久怕掉粉儿的。

  所以有些明星艺人,是等到他中年时候,才招人喜欢上的,觉得这个人原来还不错,这么有意思呢!因为年轻时不管晃在几线,同类竞争都太激烈,得靠观众赏脸,靠投资方赏饭,稍微一件事搞砸了,角色可能就换了另外一个备选,代言也换了另外一个备选。

  等到中年了,名声有了,地位有了,那么多男一哥也都当过,你不用我代言?没关系啊,哥自己有钱!总之,天时地利,唯独求人和了,人和是什么?我可以坦坦荡荡做自己,可以不用端着明星形象和架子,可以发胖留胡子自拍撸串儿,可以兴高采烈地进入“中二”站队了。

  时间给每个人紧迫感,同时,也给了每个人宽容。

  紧迫感来自你 20 岁时描眉画眼上街依然瞄其他姑娘,觉得自己不够美。而宽容是,你趿着拖鞋挽着头发一溜身进了菜市场,像所有大妈们一样认认真真买起菜来。在我 20 岁时,我是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可以堂而皇之拎着买菜的布袋子出门的!

  至于无论在屏幕里还是在生活中,都立志标榜只做“男一”“女一”的,首先,确实很励志;其次,确实太年轻,更重要的,它确实不现实。

  真正的自信,不是做第一,不是做最好,而是认清自己,做自己。我可能要很遗憾地告诉你—离自信更近的不是力争上游,恰恰是随遇而安。

(责任编辑 :石兰)

分享到:
35.1K
·延深阅读
  • 1
  • 2
  • 3
  • 4
  • 5
324234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