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要闻 > 正文

只有想象的双方 没有真相

2017年02月10日 09:25    来源:中国经济网   

  冲突之所以无解,是因为双方都只有想象,没有真相

  生活中,有很多话题不好谈,却又必须有人先把锅盖掀开,否则任由压力蔓延,事情只会越来越难处理。那些你觉得有点难以启齿、不太好意思开口,但又事关你权益(或形象)的事情,都是“高难度对话”。

  可能的情况有:

  你若是公司负责人,怎么向股东解释投资失利;

  你若是部门主管,怎么向上司承认业绩衰退;

  你若是基层员工,怎么争取个人福利或晋升;

  你若是为人父母,怎么要求孩子远离损友;

  你若是为人伴侣,怎么开口讨论财务分配;

  你若是为人手足,怎么安排年老父母的赡养;

  你若是为人媳妇,怎么和公婆讨论孩子教育;

  你若是为人朋友,怎么拒绝再借钱给对方开店创业;

  你若有亲密关系,怎么探问情人诡异的行踪或来电?

  此刻,跳进你脑中的任何一件很想处理却又不知该怎么开口的事,都算是压力情境。

  你很清楚,这些问题如果不好好面对,很可能会继续恶化。但你也很怕处理不当伤害了原本的关系。于是,你在开口前,小心翼翼地盘算着,揣测着对方可能的反应,但又不确定对方会出现什么样的情绪?你能不能招架?这种左右为难的心情,代表你即将进入一场“高难度对话”,你得动用比较多的身心资源,才能平安落地。

  如果你问一个人,是什么让他害怕开诚布公地谈话?担心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会发生什么事?可能你会得到这类的回答:我怕被当成是事多的人、搞不好说出来更糟、我怕对方会生气、我猜她不会同意……在谈话之前,心中就出现好多小声音,让人焦躁不安。

  然而,你再仔细分析这些不由自主跑出来的小念头,你会发现这里面有许多都是想象,这些想象阻碍了你进一步了解真相,以至于你只好一直用猜测代替真实的理解。

  很多时候,冲突之所以无解,是因为双方都只有想象,没有真相。一句“我以为”让遗憾不断地上演。

  下面是四种一般人在高难度对话中最常出现的心理陷阱,这些陷阱使你无法在适合的时机说出该说的话,做到基本的自我保护,或进一步预防危险。

  陷阱1 情感投入

  当你太喜欢或讨厌某个人、事、物时,通常很难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疑问。你容易选择性地看或听,并合理化对方一切不合常理的行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曾经有一个女博士声称她爱上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情报头子,并且已经汇了好几百万台币给这位“从未谋面”的网友,身边的友人警告她小心被诈骗,但她依旧深信不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还信誓旦旦地拿出彼此相爱的“证据”,厚厚一叠都是她精心收集的资料。可是,稍有一点儿恋爱经验的人一看就知道那些所谓的“证据”,不过是花心男子撩妹的手法,并且很低级。

  此外,对于宗教的崇拜,也使很多人失去了合理的判断能力,甚至让自己或家人遭受危险。历史上已经出现多次大规模的集体自杀事件,都是和宗教狂热有关,当事人并非不知道某些做法不合逻辑,只是他们被崇拜蒙蔽了双眼,无法提出异议。

  陷阱2 需求

  另一个害怕冲突的心理状态是:无法替代的需求。当你毫无退路必须接受某项条件时,你也会失去面对冲突的勇气。

  曾经有个朋友有收藏古董的嗜好,有一回,他发现了一件唐朝文物,非常稀有,他想出价购回。朋友知道我的专长,就来问我:“怎么样才能便宜入手?”我问他:“你有多想要?”朋友毫不迟疑地说:“一定要买到,不然我就失去生活的乐趣了。”

  我摇摇头说:“没的谈了,你带足够的钱去就对了!”

  这种非要不可的心态,往往会把人逼入绝境,因为你完全没有调整的空间,也不可能尝试不同的做法。不只是对喜欢的事物如此,这种情况也会发生在人身上。当你认定非谁不可,例如男女朋友、合作厂商,你们的关系就无法平等,你会因为想要挽留,而一再退让。希望“委曲”能够“求全”,但时间一拉长,到头来只有委屈,却求不到任何圆满。

  所以在谈判上,要非常重视时间因素,时间可以被当成筹码,逼对方作出决定。假使对方有一批货正在赶工,刚好就缺你的进口原料,而且这材料只有你有。此时,议价权就在你手上,几乎是完全由你说了算。追根究底,这些都是需求失衡导致对话无法公平进行。

  陷阱3 恐惧

  尽管我们一再提醒大家,在冲突中有分歧的是立场,而不是人,但只要是分歧,就意味着彼此之间有距离,总得要有一个人愿意冒险,情况才可能松动。此时,面对未知的焦虑,一个人往往会裹足不前,宁可否认问题的存在,也不愿意好好看清楚真实的情况。

  有些人是害怕失去既得的权利,有些人是害怕失去面子,但更多人之所以无法不卑不亢地面对冲突,是因为害怕被讨厌,不希望被认为是一个事多的人。但忽略自己不舒服的情绪,不代表会被认同。

  在出版业耕耘近十年的子晴,为了在职业发展上有所突破,在好友的引荐下,跳槽到金融业。但很快子晴发现,自己对于需要大量与人交往的业务工作非常不适应,上班变成一种折磨。

  她几次鼓起勇气跟主管表明去意,主管总安抚她:“子晴,这一批新人中,我们最看好的就是你,很多资深同事也私下夸奖你。你只要熬过适应期,就没问题了!”

  为了不辜负主管的期待,子晴说服自己再试一试。只是,不舒服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主管也觉得她没有全力以赴,经常找子晴交谈,双方关系越来越僵,原本的好感也转而变成失望,到最后双方都忍无可忍,不欢而散。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子晴发现这次的离职之所以无法圆满,原因在于她太害怕别人对她失望,她不知道怎么对待别人对她的评价,以至于她无法拒绝主管的挽留。

  这让我联想到一个故事。有个小朋友去马戏团看表演,看到大象被细细的铁链拴着,好奇地问爸爸,为什么大象力气这么大,却无法挣脱细细的铁链?爸爸告诉小朋友,大象从小时候就被铁链拴着,当时它还小,没有力气挣脱,现在长大了,它习惯了这条铁链,就以为自己没力气挣脱这条铁链。

  在高难度对话中,恐惧就像这条细细的铁链,瓦解了我们面对冲突的能力。恐惧,使我们逃避真相,问题也就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就像子晴的害怕,让她宁可忍受不舒服,也不愿意向主管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她不想辜负任何人,却也没让任何人满意。

  陷阱4 自我防卫

  最后一个让人无法理性面对冲突的心理因素是自我防卫。完全无法接受任何不同的观点,一旦发现别人的看法和自己不一样,就急着反驳,或直接采取攻击。当一个人有不恰当的怒气,通常就是他的防卫反应,他希望通过愤怒制止你的探问或深究。在没有经过训练的情况下,很多人就会带着满腹的委屈或疑问,悻悻地离开。

  我曾经辅导过一个个案,他非常需要身旁的人赞赏他,不容许一丝批评。有一次,他找我讨论带领员工的困难,不理解员工为何会在一些小地方上计较。我邀请他试着拓展生活的经验,体验不同阶层生活的感受,也许是到医院当义工,或是参加一些救援社团。他一听到我的建议,马上认为我是拐个弯儿说他不知人间疾苦,并生我的气。

  当时,我知道这是典型的防卫反应,我没有急着澄清自己的意图,而是保持情绪平稳,让他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没有被威胁的疑虑后,我又把刚刚说过的话再说一次,接着问:“你觉得我是邀请?还是要求?”

  他忽然发现自己反应过度,把我当成是过去那些逼着他干这干那的权威者。觉察到这一点后,他纠正了对我的态度,接受了我的建议,不再急于坚持自己的立场。

  衣柜里真的有怪兽吗?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体验,加上先天性格特质的差异,这使得你和我在面对冲突情境时,内在产生的化学反应必定有所不同。在严格教养中长大的孩子,可能对于说出自己的立场有很大的恐惧,特别是面对权威者,会因为想要获得认同,无法清楚表达自己;而自我意识较强烈的孩子,则容易为反对而反对,让愤怒的情绪走在前头,筑了一道高高的围墙,拒人于千里之外。

  因此,当你发现自己明明需要通过高难度对话来解决眼前的问题,却迟迟不肯行动时,很有可能正是这些心理因素阻碍了你问该问的信息、做该做的事情。花一点儿时间,探索自己的担心、恐惧、需要、喜爱或自我认定,你会发现那个从小让你害怕的衣柜里头并没有藏着可怕的怪兽,一切都只是我们的想象,勇敢地打开它,你才能和现实接触。

(责任编辑 :石兰)

分享到:
35.1K
·延深阅读
  • 1
  • 2
  • 3
  • 4
  • 5
324234

编辑推荐